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灌水杂志 >> 查看帖子

2890

查看

0

回复
主题:冀州西李家庄村 70年走出大学生82人 [收藏主题]  
文字虫 当前离线

932

主题

171

广播

3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七年级

用户积分:20001050 分
登录次数:592 次
注册时间:2015/1/31
最后登录:2024/4/19
文字虫 发表于:2019/6/14 13:56: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点击查看原图

一个重视教育的小村庄

冀州西李家庄村

70年走出大学生82人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徐家庄乡西李家庄,是一个不足200户、700来人的小村庄,但是,村虽小,教育强,在新中国建立后的70年间,走出了大学生82人。

   据75岁的老校长李文波认真回忆统计,该村自1955年至2018年,63年间,共走出大学生82人,其中,女41人。基本上每两户1个大学生。

   这些大学生中,清华大学毕业的2人,天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大学、西北农林大学、河北大学、武汉大学、韩国首尔公立大学,等其他知名大学毕业的 20多人,内含8名研究生。按时间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7人;七十至九十年代的13人;2000年以后的62 人。

       该村缘何能够走出这么多大学生呢?

        -----历史传承。在明朝时,该村有两个人中举人后,家中分别获得真定府(相当于今河北省的一部分)和冀州知州赠送的匾,挂在临街道的大门口上方,十分荣耀。

   村里人看到,取得功名后,能够受到省、州里官衙的重视送匾,因此,在此激励下,家庭都特别重视孩子们的读书,孩子们也争相取得功名。此后,村里出了“3举人18秀才”。

       -----领导重教。几百年,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该村的历任领导班子都很重视教育,舍得在聘师、学校建设方面投资。

       清末民初,村里的私塾,聘请的执教先生,就是一名举人。

       1944年,学校就招收了十几名女学生。

       抗日战争伪政府统治时期,村里安排专人,保护老师学生。

   建国后,该村与他村合着办校。1963年至1991年,村里自己单独办校。近30年间,先后新建、翻新、扩建学校4次。

       -----村民尊儒。该村村民各户,无论贫富,都尊儒喜文,坚持“送儿自幼读书”,以诗书传家。人们的意识是,不能让孩子是“睁眼瞎”“读书才能有出息”。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全国“经济严重困难”时期,该村村民仍然坚持自己再苦,也要让孩子上学读书,全村不但没有辍学的孩子,还有5人考上大学。

   陈志龙家5口人,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年迈的奶奶腿有疾,父亲年轻时因为干重体力活儿,落下病,弟弟年幼,只有母亲一人能够干活儿。他母亲为了供养孩子读书,不但要经管10多亩承包地,还到工厂去打工。去年,陈志龙考上了河北工业大学。

       -----个人勤奋。该村的孩子们,在家庭的教育下,读书学习都很刻苦勤奋的。

      有人“头悬梁”的孙敬画像挂在炕头,时时激励自己,天天苦读书;有的自幼喜爱读书,身上始终不离书本,看书废寝忘食,等等。

      陈一正,原来文化程度是小学,从部队专业后,先业余上夜校,后上中学,晚上半夜前就没有睡过觉,利用晚上时间看书、做题,于1955年考上的清华大学,毕业后,继续学习,获硕士学位。

   今年80多岁的李石宽,是1959年考上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大学。至今冀县(今冀州区)中学仍然流传着他能够背过《新华字典》的佳话。

       李桂婷,女,是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她在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上学期间,患肺结核。但是,她坚持不休学,边治疗,边学习,圆满完成学业。

      李丹,女,是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她上大学4年,假期打工挣学费,没有回家休息过。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