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健康科普 >> 查看帖子

2944

查看

0

回复
主题:自愈力是人体自带的良药,专家教你三招激活自愈力,或能受益终生 [收藏主题]  
admin 当前离线

3735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7009 分
登录次数:8670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4/23
admin 发表于:2019/5/23 19:47:00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自愈力是我们人体免疫系统的最高一级,是我们人体依靠自身的生命力来修复身体的不适或是摆脱疾病。自愈力是我们人体子自带的“医生”,当我们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神经系统就会调动免疫系统来调动身体的防御机制来消灭病菌,重回健康。比如我们有时候感冒了,不吃药或是怎么样,自己也会慢慢好,靠的就是我们人体的自愈力。

  古希腊医圣希波拉底曾说:病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而现在很多医生也认为,医生治病是为了激发和扶持人体的自愈力。可见自愈力对于我们的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而现在很多人一有不适就想依靠药物来缓解身体的不适。虽然能够帮助身体缓解不适,然而慢慢的自愈力却会退化,身体也会变得越来越体弱。其实我们身体的自愈力是比较强大的,人体百分之七十的病症通过自身的自愈力是能够得到治愈或是改善的。以下的几种常见病症,一般来说通过我们人体的自愈力就能够治愈或是改善。

点击查看原图

  感冒和发烧:感冒是我们常见的病症了,是我们的身体受到细菌或是病毒的攻击,导致身体出现的不适。很多人感冒的时候会感到很难受,就总是想吃些药物或是打一针来缓解症状我们常吃的感冒药并不是帮助我们消灭病毒,只是为了缓解感冒带来的头痛或是鼻塞等不适的症状。而这些症状都是我们的自愈系统和病毒在斗争的时候出现的正常的表现。有的人或许会发现,无论是吃药还是打针或是什么都不干,感冒都需要一周才能好,靠的就是身体的自愈力。

  小伤口:我们的身体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出现点小伤口,一些不大的小伤口像是刮伤、口腔溃疡等出现的时候,我们的身体的自愈系统就会开始工作,血小板会去止血,身体也会促进生长出新的细胞,完成自愈。

点击查看原图

  轻度的三高等心脑血管问题:三高等心脑血管疾病在一开始前,通常医生并不会建议立刻吃药,而是改善生活习惯等,依靠身体的自我调节,也就是自愈。当我们饮食清淡健康,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来促进血液的流通和排毒,完成自愈。慢慢的血压或是血脂等也都是保持在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

  失眠:现在受到失眠困扰的人比较多,很多人失眠会靠失眠药物来缓解,其实并没有必要。我们出现失眠多是因为身体缺乏锻炼或是情绪过于紧张等原因导致的,通过调节生活习惯激发人体的自愈力是能够帮助我们改善失眠的。

除此之外,像是腹泻、贫血、肝火旺等等病症,依靠我们的自愈力其实多都是能够得到缓解的。

点击查看原图

  如何激发自愈力?

  我们的自愈力有可变性的特性,受到身体饮食等多方面的影响,可以变得强也会变得弱,因此激发自愈力,也就是让自愈力变得强一些,几个方法或能够有帮助。

  首先不滥用药物。现在我们的医学越发达,但是人们的病症变得越难以治疗,其实和过度使用药物有很大的关系。当我们身体生了比较严重的疾病,我们需要药物来激发我们的自愈力,然而像是一些常见的小病症像是感冒等,正是锻炼自愈力的好时间,而轻易的吃药,自愈力得不到锻炼,也就变得下降。

  其次合理饮食。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了,健康饮食适量的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够增强我们人体的免疫力,改善人体的环境,血管也会健康,我们的自愈力也就越强。而不健康的饮食,体内的环境比较差,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的自愈力需要过多的处理这些不必要的营养,当我们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自愈力就很难来帮助我们。

点击查看原图

  再次是适量的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够帮助我们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和改善身体的内部环境,很多人或许都有一种感觉通过运动,原本容易生病的现象得到了改善,其实也就是运动提高了免疫力,激发了自愈力。而运动讲究个适量,过量的运动会造成身体的疲惫,反而会抑制自愈力。

  除了以上三种激发自愈力的方法,还有像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心情等等都对于我们激发自愈力有帮助。现在医学进步了,大多数人却总是处在一个亚健康的状态,自愈力差就容易生病。而当我们日常有些很小的健康问题,我们不妨就让身体依靠自愈力来改善。当然了如果有比较严重的健康问题的时候,还是应该及时的去看医生。

  seven健康原创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