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乡村振兴 >> 致富榜样 >> 查看帖子

2145

查看

0

回复
主题:霍山一小镇村民为防野猪侵害作物 种植红笼椒意外致富 [收藏主题]  
admin 当前离线

3731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6991 分
登录次数:8665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3/29
admin 发表于:2017/10/6 11:19: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在霍山县有一个叫做漫水河的小镇,群山环绕,气候宜人。记者从霍山县城沿318省道往西,一过土地岭头,便发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道路两边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小摊点,摊主大多是当地的妇女和老人。他们在路口撑起大红遮阳伞,伞下摊位上除摆放土鸡蛋、蜂蜜、木耳等特产,最显眼的就是他们自行泡制的一罐罐“红灯笼”泡椒。据说这种“红灯笼”是漫水河地区独有的农家特产,今天的收获特别节目就让我们去霍山,找寻土地里长出“红灯笼”的故事。

点击查看原图红笼椒酱。

  “恋家”的红笼椒 村民的心头宝

  “红灯笼”辣椒是漫水河镇周边具有代表性的土特产品之一,因其形椭圆,其色鲜红,颇似红灯笼,因此而得名。这种辣椒味辣中带甜,皮薄肉厚,富含钙、铁、磷、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

  在当地,农户习惯对其进行泡制一段时间后再食用,泡制后的“红灯笼”算得上是开胃的佳品。至于种植“红灯笼”的历史,已经无人能说出具体哪一年了

  记者来到漫水河镇的陈家畈村,金秋时节,据说这里的灯笼椒正是收获的时候,果然,一到村子里我们就碰到村民正在田里采摘呢,说起红灯笼的故事,每个村民都是一套套的。

  据说漫水河的红灯笼很娇气,也很恋家,曾经有很多外地种植户想把它们“娶”过去,但是都没有成功。

  记者在霍山县农委了解到,红灯笼辣椒对种植环境要求很苛刻,只能生长在海拔400—800米之间,一旦引入到海拔400米以下种植,几乎连原物种基本外观形状都不能保留,这样一来,红灯笼的种植范围就局限到了从金寨长岭到霍山上土市、太阳、道士冲、漫水河这几个山区乡镇方圆区区60—70平方公里的小范围、小气候之内,一些村民回忆当年祖辈种植灯笼椒,还是野猪立了“功”。

  在当时,村民种植的玉米粮食被野猪等动物吃掉了,没有办法后才种植这种辣椒,如果种植玉米,黄豆类的是颗粒无收,种植灯笼椒相对来说比种植粮食的收入要划算的多,于是便一代一代种植了下去。如今,漫水河村民种植红灯笼辣椒早已经不是害怕野猪来骚扰了,因为种辣椒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镇书记告诉记者,这几年漫水河镇结合脱贫攻坚,以及农户种植这种灯笼椒的习惯他们大力推广贫困户种植灯笼椒,目前全镇种植灯笼椒的面积在五千亩左右,每年为贫困户增收在两千元左右;陈家畈村书记告诉记者像这种小块的家家户户都有,大面积不算,每家大概在六到十块地,像这种辣椒他们村里来说每家每户都有收益,最少的一户能达到600-700元,最多的一户最少到到5000元。

点击查看原图

红笼椒

  红笼椒“走出去”是一大难题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漫水河“红灯笼”辣椒就已闻名遐迩。当地的红灯笼辣椒主要是制作泡菜食用,当时,有人曾在当地开设了一家以加工“红灯笼”辣椒为主的泡菜厂。

  很遗憾,这家泡菜厂并没有让“红灯笼”辣椒“走”出去。很快,泡菜厂也没有坚持多久,但是厂子没有了,一些村民腌制泡菜的习惯却没有改,自己吃不了就试着摆在路边卖给客人,一来二去还真打开了市场。

  正午时分,在省道318线土地岭路段的一处农家,村民何凤琼正在给早上下村收购的几十斤灯笼椒去蒂。

  清澈的小溪就在屋子旁边,在这里清洗过辣椒以后,都不用控干水分,就可以直接入坛了,在当地几乎家家的主妇,都有一手腌制泡菜的手艺,当然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腌制的方法,何凤琼对自己的手艺充满自信。

  现在,每年秋天何凤琼主要的事情就是在家腌泡辣椒,因为家就在马路边上,销路不愁,就这一项一年的收入有三万多。

  虽然在家门口卖的俏,“红灯笼”却难以大批量走出去,在霍山县漫水河镇农艺师胡家诺看来,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很好的保鲜方法。他告诉记者,在当地,农户都是采取传统的腌制泡菜的方法来保存,盐放少了留不住,几天就烂成一张皮了,盐放多了又难以入口,如果加入防腐剂,又对健康有害。一直以来,正是因为保鲜问题没解决,“红灯笼”几乎无法实现外销,难以走出本地市场。

  “保存难”制约着“红灯笼”的外销步伐,这是一件头痛的事,但是,眼下胡家诺还有着更大的担忧——那就是“红灯笼”品种变异。现在的‘红灯笼’辣椒要么小了很多,要么形状、性状都变了。以前亩产一两千斤,现在有个几百斤就不错了。过去大的一颗就有50克左右,现在20克的都算‘大个头’了。

  如今当地农业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在海拔高的地方建有选种和保种的场地,通过选育品种就会将表现好的传承下去,农户全部是自留种,当地农业部门也给农户上门指导,选择形状好的,颜色好的,个大的。

  安徽经视记者江鲤 特约通讯员刘伟报道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