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美文共赏 >> 查看帖子

1227

查看

0

回复
主题:《再剪报》文选(2440)男子致富后用百万支票报恩 [收藏主题]  
liuchuntai 当前离线

3877

主题

2167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大三

用户积分:252309 分
登录次数:15123 次
注册时间:2009/5/4
最后登录:2023/3/15
liuchuntai 发表于:2016/5/22 5:01: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再剪报》文选(2440)

20年前受人一饭之恩

男子致富后用百万支票报恩

   “20年的创业打拼,他时刻铭记一句忠告:做人要诚实守信!凭着这一人生信条,他从乞丐到打工仔、承包商到家具厂老板。他把当年给他这句忠告并给了他一顿饭的‘姐姐’视为恩人。20年后找到曾救助他的好心人后,他用100万元现金支票来感谢恩人。”这是2015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的候选人之一何荣锋的“颁奖词”。

    何荣锋是重庆酉阳县宜居乡元丰村人。上世纪90年代初,何荣锋当屠夫的父亲预收了十几户乡邻的土猪,宰杀之后运到县城交易,然后再把钱逐一按预定价格还给他们。可是,一万多元的卖肉钱被小偷洗劫一空。随后,每天都有很多人到何家要债,吓得何荣锋的父亲不敢回家。债主找不到何荣锋的父亲,就向他的母亲和他讨债。因为不想过提心吊胆的生活,何荣锋想外出打工替父还债。

    1993年春,17岁的何荣锋和两个老乡前往浙江打工,但途中遭遇小偷,身无分文。三人沿路乞讨13天后,来到了浙江仙居县杨府乡杨府村。“那天晚上8点多钟,在路边碰到了戴杏芬姐姐,起初她以为我们是坏人,但说明情况后,她就把我们领回家去了,给了我们三人一顿饱饭吃。”何荣锋回忆说。

   “我们三人好几天都没吃上一顿饱饭了,心里特别感激。戴姐了解了我们的处境后,特别同情我们。”何荣锋说,“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天已经很晚了,戴姐穿着一件绿色的毛衣,骑着踏板车出去给我们找工作,到半夜12点多才回来,告诉我们只找到了一个人的工作,看谁愿意去。”

    由于三个人是一起出来的,谁留下都不好,于是婉言谢绝了戴杏芬的好意。第二天临走时,戴杏芬又给了他们每人10元钱,外加一些干粮和水果。“现在说起来容易,但是让三个陌生青年住进自己家,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需要信任和善良。”何荣锋说,“我当时才17岁,又不会说普通话,只好由我的两个伙伴询问戴姐的家庭住址、姓名并且都记下来,以便找到工作后还钱。”

    何荣锋说,他当时将这些都默默地记在心里,临别时,戴杏芬说了一句让他终生难忘的话:“钱就不用还了,找到工作后,写个信过来,让姐知道你们平安了就行。”同时,她还告诉何荣锋一行人,“可以没有很多钱,但一定要做个好人”。

    何荣锋一行人到达温岭后,没有找到工作。他们向老乡借了路费想到天津谋生,却辗转到了沈阳。由于身上有一股坚韧劲,再加上戴杏芬对他“做生意一定要有诚信”的忠告,何荣锋从一个只拿300元工资的学徒逐渐成为一名知名企业家。

   “到1994年年底时,我已成了一个承包商,收入每个月能有三四千元钱,我就把钱寄回家,帮父亲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到1996年,我已经赚了10多万元了,这时我觉得自己有资格给戴姐写信了。”何荣锋说,“当时离开戴姐时,我在心里发誓一定要用崭新的一面站在姐姐面前,要报答戴姐的恩情。”

    但是,何荣锋写给戴杏芬的信一直没有得到回音,于是他托身边的人帮忙寻找。他还曾多次跑到公安局去查户口,却一直没能查到。后来才知道,他把“戴杏芬”记成了“戴信芬”。

    无巧不成书,何荣锋后来开的家具厂的其中一个合作伙伴,正好是当年戴杏芬居住的仙居县的人,而这个合作伙伴的朋友又曾经是杨府村的村主任。经过多方寻找,2013年3月2日,何荣锋终于得到了戴杏芬的电话号码。

    和戴姐取得联系后,何荣锋带着自己的妻子专程去看望她。为报答戴杏芬当年的恩情,他当即拿出了一张百万元的支票表示谢意。“我帮你的时候,没想过有一天还会见到你,更没有想过要你回报。”戴杏芬没有犹豫,拒绝了支票。她说,“当年的一碗饭让你记这么久,证明我没帮错人,这就足够了” 。

   “我小时候家里被人追债,出于自我保护,我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戒备心理。直到我遇到戴姐后,她的善良 ‘点化’了我,我对她的感激是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她是我永远的姐姐。”何荣锋说。

    此后,戴杏芬又多次拒绝了何荣锋的帮助和馈赠。如今,两家人像亲人一样保持来往。

   【综合《工人日报》李国、郑荣俊文,新华网】 载第658期《再剪报》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