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灌水杂志 >> 查看帖子

1241

查看

0

回复
主题:《再剪报》文选(1834)“六曰”规定的台前幕后 [收藏主题]  
liuchuntai 当前离线

3877

主题

2167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大三

用户积分:252309 分
登录次数:15123 次
注册时间:2009/5/4
最后登录:2023/3/15
liuchuntai 发表于:2014/8/17 5:27: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再剪报》文选(1834)

“六曰”规定的台前幕后

胡士杰 孙增武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的六条规定,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1953年8月,毛泽东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以“六曰”形式再一次强调了这六条规定。这六条规定从此被人们简称为“六曰”。重温“六曰”规定出台及实行的台前幕后,时空穿梭中总能给人启示,令人警醒。

    一、不做寿。早在1947年十二月会议期间,恰逢毛泽东54周岁生日,与会的同志说:“我们正赶上吃你的寿面了。”毛泽东不得不像往年一样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拒绝。他说,延安都丢了,还祝什么寿?又说,战争期间许多同志为革命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是他们,为我一个人祝寿,太不近人情;再则部队和群众都缺粮食吃,搞祝寿活动,这不是让我脱离群众吗?

    二、不送礼。毛泽东将“不送礼”作为一条规矩,主要就是担心公款性质的“礼尚往来”会助长攀比之风、享乐之风、奢靡之风,会让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甚至腐化堕落。应该说,毛泽东的警觉和担心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有远见的。

    三、少敬酒。毛泽东是一贯反对喝酒的。1930年毛泽东在江西偶遇弟弟毛泽覃,毛泽覃提出共饮一杯酒,毛泽东却道:“喝酒误事,请你自便。”1949年米高扬来到西柏坡,曾经提出要与毛泽东比酒量,毛泽东以辣椒反击,提议每喝一杯酒吃一个红辣椒,米高扬招架不住,最终毛泽东只喝了两杯白酒了事。“欲饮自便、不饮莫劝”,这是毛泽东喜欢的饮酒方式。饮酒伤身事小,对社会风气的败坏事大。

    四、少拍掌。关于“四曰少拍掌”,说的不仅是拍掌的问题,而是改进文风、会风和工作作风的大问题,反对的是虚张声势、好大喜功、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夸张仪式。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听说保定要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毛泽东坚决不同意。24日下午,车队到达河北涿县。晚上研究进北京城的仪式问题时,不少同志认为,既然是胜利之师,入城就该有些气派,至少应是锣鼓喧天,各路人马夹道相迎,以壮中国革命之声势。但毛泽东坚持:“还是简单的形式为好,场面不要过大,不要动员那么多的群众”。

    五、不以人名作地名。1946年6月18日,《新华日报》发表了《革命领袖与烈士的名字不能乱用》一文,文中指出:“最近有些地方的行政机关……只局限于表面的纪念,随便应用革命领袖的名字,作一些小地方或街市的名称……这样将先烈和革命领袖的名字混用起来,使很多群众分不清。”“分不清”这倒是个小问题,毛泽东更担心的是“以人名作地名”会诱发个人崇拜。

    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早在1944年春,周扬为《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写了一篇编者序言,请毛泽东审阅。毛泽东说,此篇看了,写得很好,对我也上了一课,但反对把我那篇讲话配在马、恩、列、斯之后。1948年秋,时任华北大学校长的吴玉章建议把毛泽东思想提升为“毛泽东主义”,毛泽东坚决不同意。


    【《新华每日电讯》】 载第562期《再剪报》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