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美文共赏 >> 查看帖子

938

查看

0

回复
主题:《再剪报》文选(1636)浮生半日闲 [收藏主题]  
liuchuntai 当前离线

3877

主题

2167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大三

用户积分:252309 分
登录次数:15123 次
注册时间:2009/5/4
最后登录:2023/3/15
liuchuntai 发表于:2014/2/13 8:09: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再剪报》文选(1636)

浮生半日闲

王开林

    一个人满足了衣食,就追求名利;满足了名利,就追求富贵;满足了富贵,就追求长久保持之术。如此一来,则不知何日才得安闲。难怪性情旷达的北宋文豪苏东坡也不禁要发出“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浩叹。

    闲暇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助人细致入微地咂摸生活深层的况味。

    清朝小品名家张潮深得闲中三昧,他在《幽梦影》里写道:“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这是较为纯粹的文人的理解,实际上,闲暇的益处远不止这样几宗,世界上的各种好受用就像一个大派对,若没有闲暇的积极“主持”,势必很难聚合。

    以闲暇怡养心神,是必不可少的休整。在军事上,连续作战的疲惫之师,远远不如以逸待劳的军队战斗力强。闲时多读书,多交友,多游历,在放松的心态之下,可以更充分地补足能量。那些急功近利、患得患失的人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追求蝇头小利、蜗角微名,因此内心纠结,常常错过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晚唐诗人杜牧的诗句“是非境里有闲日,荣辱尘中无了年”即有感于此。你要在“是非境里”找寻闲日,就必须有所超脱,超脱某些盘算和计较之后才能真正洒脱。否则,长期在“荣辱尘中”摸爬滚打,天天摊上吃“灰”的命运,又怎么能够心情愉快?

    急于建功立业的人都深感时不我予,因此,他们最怕被无端地闲置起来,雄心壮志化为烬余。岳飞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告诫,陆游有“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感慨,辛弃疾有“闲愁最苦,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悲歌。他们空怀收复河山的壮志,赋闲则如坐针毡,如卧荆丛。如果一个人满心只想建功立业,整日闲得不淡定不自在,那么这份“闲适”就无异于砒霜了。

    难得浮生半日闲,这半日闲是在世路上奔波后的休憩。那些“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人,因为习惯紧扣时间的扳机而害怕放松,在他们中间,有的人退休之后精力即迅速衰退,身体状况大不如前,都是闲散则六神无主所致。他们不懂得以书画留白的方式去舒展自己的生命,这真是可悲。

    我记得,曾国藩有一副名联,是这样写的:“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宜;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很多时候,一动不如一静,这样的“静”,你既可以说是无为,也可以说是无不为。一个人有多少静气往往就意味着他有多少底气,浮躁的人越忙越不成器,越忙越找不到北,张天翼笔下的那个整天忙于开会、演说、赶饭局的华威先生简直就是个笑话。曾国藩即使在戎马倥偬、军书傍午的战争期间,也仍然坚持写信记日记,他用这种方式来涵养静气,并且将这份静气传输给更多的亲友。他特别强调“从容”二字,即是对那些只知瞎忙活乱转悠的人做善意的点拨。

    (《今晚报》) 载第535期《再剪报》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