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美文共赏 >> 查看帖子

1031

查看

0

回复
主题:《再剪报文选》(4387)“不求甚解”辨析 [收藏主题]  
liuchuntai 当前离线

3858

主题

2167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大三

用户积分:252290 分
登录次数:15123 次
注册时间:2009/5/4
最后登录:2023/3/15
liuchuntai 发表于:2021/11/17 4:58: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再剪报文选》(4387)

“不求甚解”辨析

司马牛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人把读书不刻苦、不认真、粗枝大叶,理解为“不求甚解”。

  其实,这是一种误读。“不求甚解”的“甚”在这里是超过、胜于的意思。“不求甚解”理应释为不要超出书本原有的含义、作过度的解读之意。清代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就说: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盖不敢穿凿附会。”用古语说是“过犹不及”;用列宁的话说是,“真理哪怕按同一方向,前进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我以为,这样解释“不求甚解”,才切合陶渊明的本意。

  但从古到今,不少读书人对待前人著作,往往追求“甚解”,即过度解读。譬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一首富于艺术想象的好诗。然而,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升庵诗话》却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显然是脱离了《江南春》的特定主题和特定情境,把自我的主观意向强加给了杜牧。“千里”本是想象夸张之词。若改为“十里莺啼绿映红”,既不切诗题,也失去了诗意。。(8月30日《今晚报》)载第929期《再剪报》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