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规模猪场寄生虫病综合防制措施

首页 > 养殖助手 > 浏览文章
时间:2012年10月25日  信息来源:admin   


  一、发病特点
  规模化猪场不同于传统的散养模式,由于实行封闭管理,集约化养殖,猪群密度大,猪舍温度相对稳定,有利于寄生虫的繁殖传播;同时,又因为饲养管理精细,营养供给充足,对寄生虫所造成的危害临床表现不明显,往往给人们带来错觉,而重视不够疏于防治。
  1.寄生虫病的发生季节性不明显。传统的散养模式,寄生虫病往往在夏秋季多发,所以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寄生虫防控;而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发生季节性不明显,因此防控措施不能只在春秋两季进行,应根据本场寄生虫病流行情况及猪群的感染程度而定。
  2.寄生虫种群结构发生变化。在非规模化养殖的猪场,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寄生虫病较多,如肺线虫、姜片吸虫、猪囊虫、棘头虫等;在规模化猪场,由于中间宿主被控制,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病逐渐增多,如猪蛔虫、鞭虫、弓形虫、球虫、疥螨等危害严重。
  3.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交叉感染、重复感染。由于环境适宜,猪群密度大,寄生虫繁殖传播迅速,在病猪排出少量虫卵的情况下,易造成全群感染;在猪群抵抗力较差时,寄生虫会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在与某种传染病并发或继发时危害更大。
  4.临床症状虽不明显,但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规模化猪场饲养管理精细,营养供给充足,寄生虫所造成的危害临床表现一般不明显,而寄生虫病一般呈现慢性、营养消耗性过程,当发现临床症状时感染已很严重,如果平时重视程度不够,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发病类型
  近年来,在规模化猪场,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病如猪蛔虫、鞭虫、弓形虫、球虫、疥螨等发病率逐渐增高,并呈现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交叉感染、重复感染的趋势,因而带来的危害更为严重。
  1.寄生虫病对猪场的危害。虽然多数寄生虫病属于慢性疾病,其造成的损害不如其他传染病剧烈,但感染寄生虫后不仅会降低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会降低猪的抵抗力,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引发多种疾病,造成猪的消瘦、贫血,甚至死亡。
  ①破坏猪的防御屏障,使猪的抵抗力下降。如许多种寄生虫能对猪的皮肤或黏膜造成损伤,给其他病原体的侵入创造条件,从而传播各种疾病。如附红细胞体病、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及各种细菌和病毒病等。
  ②吸取宿主营养,降低饲料转化率,使利润尽失。寄生虫夺取宿主大量的营养,影响猪的发育和饲料转化,造成猪采食减少,消化功能下降;使种猪消瘦,影响繁殖性能;商品猪生长速度下降,出栏时间延长;小猪生长发育抑制,可能形成“僵猪”。
  2.常见多发的寄生虫病。近年来,规模化猪场的寄生虫病除蛔虫、疥螨外,鞭虫、结节虫、球虫等的检出率也很高;其他血液寄生虫如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的混合感染也日趋严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①猪蛔虫病。猪蛔虫是寄生于猪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感染后病猪一般生长缓慢、消瘦、黄疸、咳嗽、粪便带血;大量感染时,肝脏内有大量幼虫,造成肝脏坏死变性,并形成蛔虫性肺炎,使猪剧烈喘咳,呼吸困难,严重时大量成虫虫体阻塞肠管,引起死亡。
  ②猪鞭虫病。猪鞭虫呈乳白色,外观似马鞭,轻度感染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损伤肠黏膜,引起黏膜脱落,粪便带血,出现顽固性下痢。
  ③猪弓形体病。患猪往往突然废食,体温升高达41℃以上,呈稽留热,呼吸困难,便秘,眼结膜出现脓性分泌物;严重时耳廓、鼻端、下肢、股内侧出现紫红色斑,有的耳廓上形成痂皮或干性坏死。
  ④猪球虫病。集约化猪场饲养密度大,圈舍温暖潮湿,极易诱发球虫病流行。一般仔猪多发,发病仔猪主要症状表现为严重腹泻。
  ⑤猪疥螨病。疥螨病通常先侵害耳部、头部,产生大量皮屑,局部脱毛,出现过敏性皮肤丘疹,严重时有液汁渗出,形成痂皮;病猪以剧烈骚痒为特征,躁动不安,生长缓慢,胴体等级下降;规模化养殖,由于猪群密度大,疥螨传播很快。
  三、防控策略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灭源,净化猪场环境,切断传播途径,是减少和预防寄生虫病感染的有效措施;同时,规模化猪场还应根据本地区寄生虫病流行规律,并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防控程序,全面开展虫情检测、检疫净化、药物防治等工作。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抗病力。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凡从外地引进猪只,应先隔离饲养,确认无疫后再入群;经常保持圈舍空气流通、环境干燥及猪体清洁卫生,并根据猪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物质,以提高猪体抗病力;同时饲喂饲料要防霉变,饮水水源要防污染。
  2.定期消毒灭源,净化猪场环境。定期对猪场周围环境进行清理消毒,对猪的粪便、污物可通过堆积或沼气生物热发酵处理,以防虫卵散播;对污染的场地可用生石灰水或3%来苏儿液进行喷洒消毒;对饲养员的衣物、用具进行加热消毒;对栏舍、运输车等可用杀灭菊酯、螨净等进行喷雾消毒。
  3.消灭中间寄主,切断传播途径。许多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都有中间寄主和传播媒介的参与,用化学药品或生物学方法可以控制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如猪场不养狗、猫,禁止混养畜禽,定期做好灭鼠、灭蚊、灭蟑、灭虫等工作,以消灭中间宿主,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染病机会。
  4.开展虫情检测,强化检疫处置。规模猪场应定期做好寄生虫病的检测工作,以监控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猪群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及时掌握疫情,有计划地进行驱虫。
  5.正确选用高效广谱综合性驱虫药物。当前,集约化猪场寄生虫病混合感染较为严重,而单独使用常规驱虫药物对鞭虫、结节虫、球虫等的驱除效果又很有限,因此,必须选用高效、广谱、低毒、适口性好、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综合性驱虫药物(如帝诺玢、百虫灭、驱虫一次净、全驱、中西虫灭等),并注意掌握适宜用量;为便于猪体对药物的吸收,驱虫前应禁食(12~18小时);为了提高驱虫效果,一般需要连续用药;对于一些体表寄生虫如疥螨等,应在第一次用药后,间隔7日再用药一次,同时坚持进行带猪消毒,才能防止复发。
  6.药物防治净化方案。规模猪场应根据本场寄生虫病流行情况和发生规律,结合对生猪寄生虫病的检测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有计划地对全场猪群进行药物驱虫净化。母猪是一个猪场寄生虫的带虫者和传播源,重视母猪产前驱虫,能更好地阻断寄生虫由母猪向仔猪的传播。
  ①对全场种猪群每3个月驱虫1次。驱虫方法:对于怀孕母猪、公猪,用帝诺玢(伊维菌素预混剂)1500克拌料1000公斤饲喂,连喂7天;或用全驱(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500克拌料1000公斤饲喂,连喂7天。对哺乳母猪、后备猪,用帝诺玢1000克拌料1000公斤饲喂,连喂7天;或用全驱500克拌料1000公斤饲喂,连喂7天。
  ②在育成猪50日龄、90日龄及135日龄左右各驱虫1次,或者各阶段猪转群前驱虫1次。驱虫方法:用帝诺玢1500克拌料1000公斤饲喂,连喂7天;或用驱虫一次净1000克拌料1000公斤饲喂,连喂5~7天。50日龄左右的仔猪体质较弱,是寄生虫感染的易感群体,此时驱虫可保护猪免受寄生虫的侵袭。猪从90日龄开始育肥,此时用药有助于降低因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损失;在猪135日龄左右(在育肥中期)进行驱虫,目的在于保护猪出栏前不发生寄生虫感染,以提高猪肉品质,减少经济损失。
  ③引进种猪先驱虫净化后合群。驱虫方法:用帝诺玢1500克拌料1000公斤饲喂,连喂7天;外购仔猪一般进场后10~15天驱虫1次;驱虫方法:全驱0.075克/每公斤体重拌料饲喂,连喂7天。
  ④对于已经发病的猪群(如感染蛔虫、鞭虫、结节虫等)可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或百虫灭注射液进行治疗。伊维菌素注射液,每公斤体重皮下注射0.03毫升,隔7天再注射一次;百虫灭注射液,每30公斤体重皮下注射1毫升,隔5天再注射一次,一般两次即可治愈;对感染球虫病引起严重腹泻的猪群,可在饲料中添加百球清和盐霉素饲喂,用量均为每500克拌料1000公斤,连用5~7天即可。对弓形体、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患猪,可用附弓链康、血虫克欣治疗。
  在实施药物防治的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给予营养均衡的饲料,补充电解多维,加强带猪消毒,净化养殖环境,这样对巩固与提高防治效果非常有益。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刘国信 李海霞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刘国信 李海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