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透视农村留守老人“空巢”之痛

首页 > 民事关注 > 浏览文章
时间:2012年09月13日  信息来源:admin   

  9月11日黄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南社区上纳屯,74岁的陆缘奶扎了一个简易的稻草人,用竹签插在村口的田里,她在田里撒了一些菜种,稻草人可以帮她赶走啄食的小鸟。夜幕降临时,村民扛着农具陆续回家,她还背起喷药器往村外走去。
  
  愈显老迈的陆缘奶,儿女们常年在外打工,老人一年到头就靠守着几亩稻田过日子。上个月,上纳屯有3个空巢老人相继病倒,其中两个已经过世,另一个老人在医院熬着最后的时光。记者到村里采访时,送葬时插在路边的幡旗,正在晚风里孤独地摇曳摆动。
  
  孤独母亲拉人“聊天”
  
  上纳屯有80余户,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平房,算是一个比较富裕的村子。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村里18岁至30岁之间的青年人,留在村里的目前只有4人,包括刚回到家不久的蒙有才(化名)。
  
  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年人在家务农或者带孩子,是这个村子的“运行模式”。“从外头弄得钱回来最光荣,其他都是假的。”蒙有才的父亲说,儿子回家后,总是有人问他这孩子怎么回家了,他听得出来人家话里有话,人家在暗示他这孩子是不是没有本事,在外头做不下去。
  
  陆缘奶的儿子,只有小学文化,却在广东的一个厂子里做到主管,月薪上万,每年都开车回家过年,成了上纳屯村民的“楷模”,人们关注的,更多是他的衣锦还乡,而没有人在意他走后,老母亲陆缘奶的落寞。
  
  陆缘奶一个人侍弄着几亩田地,养了一点蚕。那两亩多稻田,从犁田、耙田到收割等等这些重体力环节,都得请人。村里人帮她算了一下,一年下来,做这几亩田地都是亏本的,但她不在意。村民们说,平时老人有点“话痨”,拉上一个人就要聊上半天,但村里人都忙,没有人陪她拉家常。
  
  老人倒卧田埂无人知晓
  
  62岁的蒙伟豪,在寨子里算是“壮年”,准备收割稻谷前,他打算把田埂上的杂草割干净。这一出门,到天黑也没见回家。老伴出门去找,也找不着,回到寨子里求助。村民打着手电筒在田里找到他时,发现他仆倒在田埂下,已经没有知觉。人们把他送往医院抢救,同时给他的两个儿子打电话,等到两个儿子从广东赶到环江,老人已经过世。
  
  3天后,给蒙伟豪送葬归来的人们,发现村子里86岁的奶娟又在家中突然逝去。他的孙子在外,孙女远嫁,60多岁的儿子外出打工,电话联系不上。奶娟平时还干农活,“双抢”时还去打谷子,去世当天上午,有人来寨子里照相,她拍下人生的最后一张照片。
  
  没过几天,70余岁的蒙忠谋在家里编鸡笼时,突然因脑溢血发作倒下,幸亏儿媳妇在家,发现得早,及时叫人送到医院。他的儿子们从广东赶回来,已经是几天之后。目前,一家人陪着蒙忠谋在下南乡卫生院里熬日子。
  
  上纳屯连续发生几起这样的事情,并未给寨子的生活节奏带来什么变化,处理完老人后事,从广东回来的儿女们,又赶往广东去,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寨子。
  
  “丧事互助”写入村规民约
  
  记者在网上发帖调查我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据网友回帖,空巢老人不仅存在于乡村,在城市里也较为常见。城市里的空巢老人因为子女为了工作、升学或者婚姻不在身边,困扰他们的多为情感上的孤独。
  
  但是,在上纳屯,接受采访的老人几乎不知“情感孤独”为何物,他们不在乎自己在家里有多劳累,只求子女在外多挣点钱。若是问有什么担心的话,那就是害怕“死了没有人来抬”。
  
  从前,上纳屯的老人过世,抬棺材的“八大金刚”全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风光下葬。如今,小伙子们都外出了,勉强凑起来的“队伍”全是四五十岁的,再过几年,将是什么情况,老人们“想都不敢想”。
  
  上纳屯有80余户人家,算是个比较大的寨子,还能凑起一支抬柩队,而在周边一些仅有十几户村民的小寨子里,根本没办法凑齐人数,有老人过世,只能请求村外人支援,这在当地的民俗中,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因此,一部分寨子增添了一条新的村规民约:“寨子里有老人过世,不论亲疏,凡是在河池境内工作或者打工的村民,特别是青壮年,必须赶回寨子帮忙办理丧事;如无故拒绝回来,村民集体拒绝帮忙他家的各种事务。”
  
  “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正逐渐被社会变迁所击碎,降格为“老人死了要回来抬”的村规民约,写在寨子里一扇扇空荡荡的墙上,在强大的生存压力面前,这样的“硬性规定”显得弱不禁风,根本拉不回游子外出的脚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