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曲周县:贪便宜遭忽悠 10棵棉花4个桃 那个骗子叫江涛 

首页 > 舆论监督 > 浏览文章
时间:2012年09月13日  信息来源:admin   

本报记者 李月锋
  曲周县侯村镇棉农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教训,值得所有读者吸取啊
  10棵棉花结了4个桃,棉棵长得像树一样高(如图),这样的丑事发生在邯郸市曲周县侯村镇庞寨和堤上村,都是假“鲁棉研28”种子惹的祸。进入秋收时节,看着俩村一二百亩棉田几近绝收,堤上棉农李玉文、庞寨村民宋贵云急得嗓子眼儿冒火,真想扇假棉种贩子几巴掌。
  如今,“棉花树”仍在地里长着,连本钱都赔进去的堤上村23户棉农被迫“摊钱告假种贩子”。无论这桩坑农案的结局如何,其背后的故事足够令人深思。
讲课忽悠——
老掉牙的手法蒙住人
  先讲课“忽悠”,引你上钩;再借机卖给你假种子、假肥料,这种老掉牙的“推销法”仍在一些农村流行。因此,老百姓上当受骗的文章屡见报端。
  2011年12月31日,自称“曲周县农业局技术员”的江涛来到堤上村,用喇叭吆喝“科技下乡,送货上门,先培训授课,再卖化肥赠棉种”。村民闻讯赶来,江涛天南地北“胡诌”了一番农技知识,见火候已到,立即原形毕露。他说,现有一款化肥新产品,每袋120元,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现以105元的优惠价销售。一听每袋降15元,村民贪便宜的劲头大增,你一言我一语,轮番讨价还价,最终降到80元一袋。
  江涛可不是吃素的,肥料降价为卖假种子埋下伏笔。肥价谈好以后,江涛装作很可怜地说:“肥料赔钱卖了。现在我有一个棉花品种,叫‘鲁棉研28’,市场零售价35元1袋,现在也按厂价卖给乡亲们,棉种与肥料捆在一起,两样一共100元,要货的马上登记。”
  就这样,堤上村23户农民定购了肥料、棉种。当天下午,货送到了村里。
  与堤上村相邻的庞寨也上演了相同的一幕,但江涛的身份变成了“曲周县曲丰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技术员,该村60户棉农在科技培训课的忽悠下,交款买了100多袋棉种。
  棉农所买的“鲁棉研28”袋子上印有“临清市黎明种业有限公司、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培育”字样,而江涛给农民开的“收据”却是“山东省德盛种业有限公司良种销售信誉卡”。钱一到手,江涛溜之乎也,再也不来堤上村、庞寨科技培训了。
假种害人——
10棵棉花结了4个桃
  堤上村、庞寨农民发现受骗上当是在今年6月底、7月初。棉农李春江说,“鲁棉研28”是抗虫棉,按说棉铃虫基本上不用防治,但他家的棉花根本不抗虫,一棵棉花上有三四个棉铃虫。6月20日以后,棉铃虫咋也控制不住,一天一遍药愣打不死。
  农妇谢君慧租人家的地种了2.7亩“鲁棉研28”,为了这点棉花,她瘦了好几斤。她说,这种棉花最大的毛病是不抗虫,虫子疯狂的时候棉花叶子都被咬成了筛子,果枝上光秃秃的,几乎看不到花蕾。
  农妇宋秀荣说,往年打一两遍药就把棉铃虫控制住了,农药开支四五十元就够了。可今年1亩地买了100多元农药,还是没治住棉铃虫。她算了一笔账,以租地为例,每亩投入地租400元、地膜100元、水电费50元、旋耕和播种50元、农药100元、种子和肥料100元,合计800元。她说:“现在,1亩地收几斤棉花,等于白投入了800元,农民损失太大了!”
  9月10日,在李春江的棉田里,记者与李春江、李金文等人一起,挨着数了20棵棉花,满打满算只有8个棉桃,“不孕不育”的棉棵占15棵。由于轻装上阵,棉棵疯了似的往上涨,李春江棉田任意一棵棉花都在2.5米以上,还有一些“巨人”高达3米,敢与田间路旁的树木比高低。李春江说,该村买了73袋棉种,种了50多亩地,长得都是这个样子,几乎是绝产。
  庞寨村民宋贵云说,现在,地里的棉花棵一人多高,都耷拉着叶子,叶片泛黄,快要死了,两三棵没有一个桃,这不是种棉花,而是种“棉柴”。
摊钱告状——
受害农民雪上又加霜
  棉农受害后,堤上村农民想到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他们的本能反应。
  然而,让谁去?路费、吃饭咋办?李金文说:“乡亲们心里很急,可都没有告过状,也不知道往哪里告;再说,村里离县城三四十里地,来来回回的费用咋办?”大家一商量,就推选李春江、李金文等3人为代表,并提议“买一袋种子交10元费用”,摊钱告状。
  李金文说,现在,已往县城去了两趟,找过工商局,工商局不愿意管,称“卖种子的不是本地人,工商局不能跨省执法,这案子我们管不了,你们找农业局吧”。棉农找农业局,农业局接了手,再打电话联系时,农业局说“临清市德盛种业公司已经关门了,找不到人,农业局又不能抓人;要是想找到人,我们派车,你们出费用,咱们一起去山东找人”。大家傻了!
  摊出来的600多元告状费已经花了一大半。李春江说:“地里没收入,又摊钱告状,里里外外都赔钱,假棉种算把农民坑苦了。”
张冠李戴——
名片、收据地址“驴唇不对马嘴”
  冤有头债有主,庞寨、堤上村的棉种、肥料是江涛卖的,那江涛何许人也?
  农民凭“老印象”知道他是山东人,曾在曲周县城国防桥东30米路北“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当业务员,以前来过堤上村、庞寨卖种子。所以,这个“熟人”来这俩村搞“科技下乡”进行得很顺利。
  李春江说:“他一进村,我觉得面熟,一介绍才想起来他是曲丰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的,还是农业局技术员,就用大喇叭给他招呼人。没想到,江涛是个骗子!”
  农民没见过江涛的身份证,只保留着他当时发放的名片、开具的票据。在堤上村,他发的名片是“曲周县农资供应中心江涛”;而在庞寨,他仍将“曲周县曲丰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的名片发给农民,乡亲们以为他是县里派来的技术员。
  再看开具的收据,他给堤上村、庞寨开的收据均为“山东德盛种业有限公司良种销售信誉卡”,上边盖着“山东德盛种业有限公司销售专用章”。至于,“收据”上的单位与江涛的名片为何大相径庭?棉农没有注意这些。
 当时,江涛给每个购种户赠送了一份印有“单位名称”的台历,台历封面上写着“曲周县华丰农资供应中心”,与江涛名片上的“曲周县农资供应中心”“曲周县曲丰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明显不符。台历上“曲周县华丰农资供应中心”的地址在国防桥东60米路南,与“曲周县曲丰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现址“国防桥东30米路北”也不相同。
  农民是实在的,他们被江涛拙劣的招数迷住了双眼,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追根寻源——
棉种是假的,高唐县数千农民受害
  山东农村大众报社记者对山东省高唐县近万亩假“鲁棉研28”棉田减产或绝收的情况进行追踪报道,发现该种子是临清黎明种业有限公司生产,与我省曲周县堤上村、庞寨村棉农购买的棉种一模一样,同属一家生产。就此,该报记者采访了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鲁棉研28”是该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合作培育的,该中心给的结论是,临清黎明种业公司生产的“鲁棉研28”不是“鲁棉研28”。该中心表示,“鲁棉研28”已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该中心在山东省授权生产经营销售的企业有10家,临清黎明种业和山东省德盛种业均不在这10家企业之中。
  《农村大众》记者从高唐县农业局了解到,假“鲁棉研28”的生产厂家——临清黎明种业有限公司,是山东德盛种业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为进一步了解情况,7月10日下午6时多,该报记者赶到临清黎明种业有限公司,公司大门紧闭,门头牌匾上写有“临清黎明种业有限公司”和“山东德盛种业有限公司”字样。第二天上午9点,黎明种业依然“铁将军”把门,与10日不同的是,门头上的牌匾不见了。记者拨打该公司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7月11日下午,《农村大众》记者来到山东德盛种业有限公司,发现卷帘门已经拉了下来,按照门头牌匾上的电话打过去,电话转到了电话秘书。经多方联系,7月12日,该报记者联系到了山东德盛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富中,他在电话中称,黎明种业有限公司不是他们的子公司。“德盛”曾经生产过“鲁棉研28”,但最近3年没有生产和销售过,他们也没有授权“黎明种业”生产和销售。
  记者从曲周县农业局执法队了解到,接案后,他们曾找到临清市黎明种业有限公司,但早已人去楼空,显然骗子们已经卷摊子走人了。
  老掉牙的骗子手法为什么还能屡屡得手?还不是咱贪小便宜吗?侯村镇的棉农不是第一批栽在这上面的,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批。任何产品都有它固定的必须支付的最低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过高或过低的价格都必然暗藏杀机。选购农资时,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尊重市场规律,选择可靠品牌和知名企业,并彻底拒绝游商。
             ——编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