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漳县人民政府:拟将所有烈士遗骨统一迁葬

首页 > 民事关注 > 浏览文章
时间:2012年08月13日  信息来源:admin   


  烈士墓位于油房村东头,形成于解放战争时期,安葬的烈士均为解放安阳太保至崔家桥战斗中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时属刘邓大军,当时安葬约为一百余人,大部分为邯郸市鸡泽、肥乡、广平、邱县、曲周县人,少部分为山东人。后有烈士家属来寻遗体,先后迁走约二十余位,现有烈士墓约80个。烈士墓群西面有一座烈士纪念塔,建于1966年4月,塔身高约十米,南面刻有毛泽东题词:“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 无上光荣”;东面刻有刘少奇题词:“永垂不朽”;北面刻有朱德题词:“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油房村烈士墓原占地3亩左右,北临一大水塘,其他三面与民房相邻。据年老村民回忆,该烈士墓初葬时有标有烈士姓名灵位牌立于墓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是周边乡镇、学校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不时有乡村干部、中小学师生和烈士家属来祭奠。八十年代以后就没有烈士家属或社会团体来祭奠、瞻仰过,乡村两级也受经济条件所限而疏于管理,致使周边村民逐年蚕食挤占烈士墓用地,部分烈士墓周边用地被改变用途,成为宅基地、小院落、小菜园、道路、垃圾存放地。现烈士墓群仅剩一亩多地,墓地内仅有十几个可视小坟头,墓前已无灵位牌,到处是杂草和村民自发种植的槐树、桐树、杨树等,烈士纪念塔塔基也出现破损。
  由于该烈士墓属散葬烈士墓,因体制原因未列入县民政局编制,因此不属于县属事业单位,既无工作人员,也无专用经费,属乡村义务管理。因无专人管理,乡村两级也因自身条件限制承担不了烈士墓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导致对烈士墓的管理和保护不到位,甚至缺位。周边部分村民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观念淡薄,挤占烈士墓用地。相关村干部因原则性不强,对周边村民挤占烈士墓用地制止不力,致使发生连锁反应,逐步蚕食,以致失控。
  鉴于此,下一步的烈士墓保护工作一是暂由乡村负责日常管理,尽快恢复烈士墓原有规模,责令周边群众退回挤占用地。二是县民政局已将油房村烈士墓列入2012年零散烈士墓抢救保护整体规划,拟在2012年底完成。目前已争取到一部分资金,拟将公墓内所有烈士遗骨统一迁葬到新建县烈士陵园,建一处大型砼结构革命公墓。
       临漳县人民政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