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河北清河县:153亩圆葱长成了“蒜瓣”

首页 > 舆论监督 > 浏览文章
时间:2012年07月19日  信息来源:admin   

本报记者 李月锋
  谁见过蒜瓣大小的圆葱?邢台市清河县王官庄乡王官庄村农民潘贵付、赵书雨种的圆葱就像蒜瓣一样大小,两手一拢能捧十六七头,不仅他俩白种这一茬,提供“三包”服务的合作社也赔了大钱,可谓两败俱伤!
□“蒜瓣”圆葱是这样长成的
  潘贵付今年58岁,是王官庄二村农民,他“流转承包”了100亩地,想走规模化种植致富的路子。去年10月中旬,山东一个客商与清河县兴吉农产品合作社(以下称“合作社”)负责人张某一起找上门来,向他推荐“紫皮圆葱”种植项目,称“这是出口圆葱,产量高、效益好,合作社包供种、包技术、包回收”,还承诺“没一点风险、保证赚大钱”。听到这等好事,潘贵付立马来劲了,“一口应承”种40亩。
  可潘贵付心里没有底儿,因为他第一次种圆葱,技术上一窍不通,能成吗?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受山东客商委托,合作社与潘贵付签订了“种植合同”。签约当天,潘贵付支付了50%的购种款6000元,拿到了40亩地的圆葱种子。这出口的圆葱种子与众不同:小包装都是“白袋”,外包装上粘着“出口紫皮圆葱种子”几个字,产地、电话、供种单位、技术要求、注意事项等关键要素用显微镜都找不到。
  葱种播到地里后,非同寻常的表现接踵而至。潘贵付的40亩地圆葱种子稀稀拉拉出来一半苗,他不得不只种了20亩地圆葱,另外20亩地改种其他作物。
  葱苗移栽之前,净化大田是必须的。10月底,合作社提供了大蒜专用除草剂,潘贵付按要求在大田里喷施,为啥圆葱地里用大蒜专用除草剂?合作社认为“圆葱、大蒜的性质差不多,用一样的除草剂没问题”。
  11月初,在合作社监督下,移苗开始了。没想到,潘贵付刚栽了6亩地,张某就让暂停,理由是“现在天冷了,栽了对苗的生长不好,明年春天再栽吧”。冬去春来,今年2月,合作社认为移栽的“火候”已到,让潘贵付又移栽了14亩,使种植面积达到20亩。
  随着一棵棵葱苗“乔迁新居”,潘贵付的心越发紧张起来。他说,葱苗移栽十几天后,发现长得不旺,茎叶不舒展,像得了病一样。他几次向合作社求教,张某过来看了看说“主要是缺水”。潘贵付听罢,立即开井浇地。连浇三四遍,还是“不舒展”。张某又“诊断”一次,说“肥料撒得少,没后劲”。潘又抓紧追肥,“浇一遍水,撒30斤尿素。浇了6次水,1亩地撒了180斤尿素,还喷了两遍叶面肥,葱苗依然是半死不活的。”
  记者问潘贵付,像你这样浇水、施肥,还不把圆葱“撑死”?他说:“咱跟合作社订着合同,人家让咋干就咋干。要不,圆葱出不了口,咱就违反合同了。再说,咱是第一年种圆葱,不懂种植技术,人家让用啥、用多少,咱都得听。”
  过了两个多月,潘贵付的圆葱熬到了5月份,更加难堪的局面出现了,葱苗出现泛黄、死苗现象。焦急的潘贵付经过细致观察,说:“我发现,哪儿喷的除草剂多,哪儿的葱苗死得厉害。”他又向合作社讨教,张某“诊断”后说:“可能是除草剂药害所致,抓紧打920调理剂吧。”经过一轮920“狂风暴雨”,葱苗病情仍未见好转。
  6月中旬是圆葱收获的季节,潘贵付的圆葱也收获了,遗憾的是,20亩地一共收了4000多斤,卖了1800多元,连本钱都不够。7月2日下午,他从袋里捧出一捧圆葱让记者看,绝大多数圆葱跟蒜瓣一样大,一捧能捧18个,“这么小的圆葱甭说出口了,自己剥着吃都嫌费劲。”
  与潘贵付相比,赵书雨的损失更大了。他是王官庄四村村委会主任,原本打算先行先试做个样板,如果今年赚钱了,明年号召全村种圆葱,引导大家调整种植结构。不料,出师不利,他在“流转耕地”上种了133亩圆葱,总共收了1.5万一斤,按0.41元斤出售,只卖了6000多元。相同的是,赵主任种的也是合作社的“合同圆葱”,用的除草剂、葱种、肥料、叶面肥与潘贵付一模一样,长出的圆葱也跟蒜瓣大小差不多。
□圆葱何以长成了“蒜瓣”
  至于圆葱长成“蒜瓣”的原因,潘贵付、赵书雨有3种判断:一是大蒜专用除草剂在圆葱地里使用不合适,或者超剂量喷施,产生了副作用。赵书雨说:“我们不懂种植技术,一切听张某的,其实他是卖农药化肥的经销商,也不太懂圆葱种植管理技术。在整理土地的时候,他送来了除草剂,我们就往地里喷施。”赵分析认为,一是除草剂不对路,不该用大蒜除草剂,也可能是用量太大,当时认为除草剂不用掏钱,用得越多越好,浓度太高了,这两种可能都容易形成药害。
  第二种原因是葱种质量问题,赵书雨拿出一个葱种包装箱让记者看,包装箱是“白皮纸箱”上粘着几个字,别的啥也没有。赵书雨认为,要么种子是试验品,还未经审定;要么不合格,属于“三无”产品。
  第三种原因是农药质量问题,赵说,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合作社提供了几种农药,有的没标识,有的是过期农药,这些农药有可能形成药害,使圆葱“异化”,影响了生长。
□结局是悲伤的圆满
  事情发生后,合作社与赵书雨、潘贵付多次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合作社总共赔偿潘贵付、赵书雨现金12万元,用于弥补地、人工、用电等费用,尽量不让他俩赔本,收获的“蒜瓣”由山东客商回收。
  结局是悲伤的圆满。从这次坎坷经历中,不难发现合作社“蛮干”的痕迹。兴吉农产品合作社其实是一个农资门市,对圆葱种植技术不是内行,外行指导农户大面积发展圆葱种植岂有不败之理?另据了解,合作社依托的是山东一个客商,种子是山东客商提供的,技术服务也由山东客商负责,回收也是山东客商应允的。赵书雨说,出现问题后,他们找张某,张某就跟山东客商联系。从这个角度看,张某实际上是一个“传声筒”,只是为了从中赚一点差价,借机卖一些肥料、农药。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合作社赔了一大笔钱,而操纵这单生意的山东客商虽“金蝉脱壳”,但难辞其咎。
  忧中有喜的是,面对圆葱长成“蒜瓣”的结局,合作社负责人张某没有回避矛盾,也没有推卸责任,而是主动承担部分赔偿之责。他说:“卖光门市上的货也要赔农民的本钱,尽管钱不多,但我已经尽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