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塑料”废水直排臭气熏天 扒了建建了扒愣是生生不息 河间环保局称人手少“累死,也转不过来”

首页 > 舆论监督 > 浏览文章
时间:2012年07月04日  信息来源:admin   

  本报记者 郭庆峰
  沧州河间市龙华店乡邵洪店村一带,塑料加工企业众多,企业所产生的废水直接排进沟里,生产后的废料就地焚烧,从而导致当地多个村庄乌烟瘴气,民怨沸腾。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污染企业,虽经多次打击,但仍能“存活”至今。
  老侯是本报的一名老读者,耿直的他对当地存在多年的小塑料加工企业非常气愤。老侯说:“邵洪店村那边6个,俺们村这边3个。”老侯是紧邻邵洪店村的林村人。说话间,老侯拿出一张纸板说:“这就是他们生产所用的原料,两层纸板中间夹着一层塑料,他们用化学原料把纸板泡开后,取里边的塑料加工塑料颗粒。”
  老侯介绍,这些生产所需的纸板来自韩国,“企业把里边的塑料提取后,没用的废料就地焚烧,一烧好几天,弄得俺们这一带乌烟瘴气。”而且,老侯还透露,这些塑料加工企业,都没有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直接排进附近的沟里,把岸边的杨树都给泡死了。”这时他的老伴儿插话道:“臭哄哄的水,苍蝇蚊子特别多。”
  为证实塑料加工企业污染的严重性,老侯乘车引领记者来到紧靠林村的杨官营支渠上游。记者注意到,渠水已呈墨汁色,并不断向外冒着白泡。如果打开车门,一股刺鼻的臭味儿钻进车里。一同钻进来的还有几只蚊子,围着人不停地叮咬。
  杨官营支渠两岸,堆放着焚烧后的化工废料(如图)。“这就是他们焚烧的,一烧就是四五天。”说着,老侯一指渠口的左侧说,“你看,水都是黑色的,两边的树都给泡死了。”记者注意到,离杨官营支渠不远,坐落着两家无厂名的工厂。其中一家大门紧闭,门已落锁,但是只要有人接近厂区,院内的一条大狗就会狂吠不止。
  就在记者下车拍摄两家工厂时,坐在车内的老侯催促着:“赶快上车!这个人就是老板。”顺着老侯指的方向看过去,离厂区不远的树林中,一光膀子的男子正恶狠狠地盯着我们。老侯说:“企业知道存在污染,一有风吹草动都会警觉。”
  位于106国道邵洪店村段东侧,同样存在几个这样的塑料加工企业。不同的是,这里的生产更加明目张胆,记者到来时,其中一家企业正在生产,从厂区排出的污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向106国道两侧的深沟。老侯坦言,企业之所以这么明目张胆,“这背后肯定是有靠山,有时候执法部门的来了,企业给送个礼就走了。”
  然而,这些塑料加工企业造成的污染,却让周围的百姓寝食难安,许多村民曾多次建议老侯“你给咱往上反映反映,别再让他们干了,如果再让他们干,咱这子孙后代就都完了”。老侯透露,前段时间,由当地公安、环保、乡政府组成的联合执法队,曾对紧靠林村的两家塑料加工企业进行清理,“但现在又要接着干。”
  那么,如此污染企业为何屡禁不绝呢?记者来到河间市环保局寻找答案。听说是媒体来访,河间市环保局稽查队韩队长表现相当敏感,起初就是不肯报出自己的姓名和职务,随后他指派给一名倪姓工作人员出面接待。对于龙华店乡几个村庄存在的污染问题,倪姓工作人员边记录边解释:“俺们稽查队主要是接待上访的群众和媒体的朋友。说句实话,反映问题俺们欢迎,俺们会及时跟领导汇报。”
  那么,环保局是否接到过群众举报,接到举报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对于这个问题,倪姓工作人员没正面回答,而是说:“这个问题我们不太清楚,因为我们稽查队四五个人,河间市20个乡镇、70万人口,把俺们累死,俺们也转不过来……”
  而对于这个答复,老侯却坚持,这些塑料加工企业,早应该属于取缔范围,“但是这几年来,都是扒了建、建了扒,一直没给彻底取缔,这是不是政府不作为?”
  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沧州河间:“小塑料”废水直排臭气熏天 扒了建建了扒愣是生生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