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位义务植树扫街的老人,他在或不在,爱都在

首页 > 民事关注 > 浏览文章
时间:2012年05月29日  信息来源:admin   

■本报记者 胡洪月 张灵

  由于老人刚刚离去,家人很悲痛,故居不易被打扰,记者在老人去世后的第10天联系上了他在广宗一中教书的四儿子周永俊,此次约访让我们更加真切地了解了周伯钦老人。
为了父亲的遗愿
  通往庄头村的路两旁长满了比碗口还粗的杨树,附近年过三十的人都记得那些树是周伯钦老人十几年前栽下的。近两年,由于背驼得厉害,身体也大不如从前,老人已挥不动修路的铁锹,往日的土路也已变成了柏油路,于是,老人仍坚持拿着扫帚义务清扫这条他曾修补过无数次的道路。为啥他做好事能坚持这么多年?周伯钦老人生前的回答是:“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
  据了解,周伯钦老人的父亲周文炳是位老红军,生前乐善好施,经常接济乡里乡亲,好事做了一辈子。69年前,周文炳临终前还不忘叮嘱周伯钦为村里垫路补桥、栽树护树、接济乡亲,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周伯钦牢记这些叮嘱,从那一年起,不管是赶集还是下地干活,每次出门他总不忘带3件东西:铁锹、绳子、棉布包,走到哪儿就修路到哪儿。
  70年来,周伯钦老人仅修路的铁锹就用坏了几十把。除周围的10多个村庄外,他的足迹还遍布巨鹿、威县、南宫、平乡等4个县市共计100多个村庄。老人先后修复损坏的道路300多条、桥梁10多座,义务植树达7万多棵。他修路最远的一次竟走了80多公里。
  老人曾经居住的房子本是周永俊的,老人离去后,周永俊的三哥一家搬到了那里。“父亲走后,他的遗物我都妥善保管好了。最重要的是那一尺多高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了他这么多年行善的足迹,部分受助的人为了表示感激给他写了赠言,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老百姓对他的感激之情。此外,父亲还留下了两把崭新的锯,准备修剪树木的,可是……”周永俊哽咽了,“二哥和三哥在农村跟着老父亲一起生活,平日里有时间就跟着父亲一起修路、种树。我在县城里待的时间长,也积极参与学校方面的公益活动,带着学生义务扫街、探望孤寡老人等。父亲在世时做这些好事是受爷爷的影响。父亲走得匆忙,虽然没来得及跟我们交代什么,但我们做晚辈的也明白他希望看到什么。为了父亲,我们周家人会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
“周转羊”里的大智慧
  周永俊眼中的父亲是一位永远都“闲不住”的人。老人平日里好种些瓜果,每次收成后,留够自己的,其余的全都送给了别人。老人遗留下的笔记本中,有几本内容很特别,叫“周转羊”账本。老人生前曾喂着几只母羊,每年等母羊快产仔的时候,就把母羊拉到那些贫困的家庭,让他们“代养”。待母羊产下羊羔后,老人把羊羔给贫困户家里留下,只把母羊牵走。这种救济贫困户的方式是周伯钦老人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这让那些受接济的家庭接受救助时不那么尴尬。“记得在一家‘周转羊’时,那家人把父亲的母羊养死了,父亲对那家人说:‘你们把羊肉吃了吧,给我个羊皮就行。’”在周永俊眼中,父亲善良而实在。老人除了用“周转羊”这种方式救济贫困户外,还把自己卖羊得来的钱买来衣物、棉被救济贫困户。周边赵湾村、冶村、孔家庄和巨鹿县辛集村等地的很多困难户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过他的资助。
“雷锋班”还在
  尽管在周伯钦行善多年的道路上,也遭到过周围人的非议和不理解,但家人却一直在默默地理解和支持着他。周伯钦的孙子上小学的时候,一次跟同学走在回家的路上,那位同学看到周伯钦老人正在扫大街,便大声喊:“快看,那就是庄头村的傻老头。”周伯钦的孙子当时并没有跟同学发生争执,而是骄傲地回应道:“那不是‘傻老头’,那是我做好事的爷爷!”
  那件事后,周伯钦老人意识到学雷锋做善事该从娃娃们抓起,娃娃时的善行能影响人一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学校,甚至一个村庄。1991年春天,周伯钦老人在庄头村小学成立了“雷锋班”,此后每年都会带领自愿加入的学生们一起义务劳动。为了激励“雷锋班”成员更好地学雷锋做好人好事,老人对每次活动都有记录,并用画“正”字的土办法记录他们学雷锋活动的天数。谁被评上先进,还可以得到铅笔、本、铁锹等奖品,使孩子们学雷锋做好事的积极性更高了。20多年来,“雷锋班”修桥补路、拾金不昧、帮助孤寡老人等,先后做好事千余件。
  今年3月5日“雷锋日”,新一届的“雷锋班”成员们来到了“老班长”周伯钦的家,为他佩戴红领巾,并拿起扫帚、铁锹开始清扫街道……那一天,老人看着面前一个个“小雷锋”高兴得合不拢嘴,那也是他和“雷锋班”的孩子们度过的最后一个“雷锋日”。
  老人虽然走了,但“雷锋班”还在,好人精神依存,他那种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的大爱一直都在。
  (感谢广宗县委宣传部王伟超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