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肥乡县“互助养老”真不赖

首页 > 民事关注 > 浏览文章
时间:2012年04月25日  信息来源:admin   

 

  77岁的张喜凤老人谈起入住幸福院的生活,满脸笑容:“这儿干净、卫生,冬暖夏凉,电视、空调、健身器材样样有,看大戏,扭秧歌,老姐妹在一起整天说说笑笑、乐呵呵的。碰上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大家还可以互相照顾。这么好的地方,谁还愿意再孤零零一个人回老家住呀?”
  原来,老伴去世后,张喜凤过着独居生活。2008年8月,前屯村建起了全省首家互助幸福院,凡是60岁以上、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只需儿女申请,本人同意,与院管理办公室签订协议后即可入住;五保户和特困户由本人申请,村“两委”研究后入住。
  “俺奶奶住进幸福院后,就像变了个人儿,整天有说有笑,以前腰腿疼的老毛病也给赶跑了,走起路来能赶上年轻人。”孙子郭岸龙替奶奶感到高兴。看到老人的变化,张喜凤的孩子们也放心了,大儿子郭俊杰安心搞起了大棚蔬菜。
  光阴荏苒,一晃已过去4年。肥乡县的“互助养老”模式,已从前屯村一根“苗”成长为一片“林”。截至目前,肥乡县265个行政村已建成互助幸福院213家,占全县总村数的80.3%,占应建村的90%,入住老人3579人。在此基础上,今年将新建25家(含联建),总数达到238家,覆盖全县265个行政村。
  目前,肥乡县互助幸福院已形成4种类型。按这4种类型建起的幸福院,规模有大有小、水平有高有低。
  示范型,即实行老年服务站和互助幸福院“站院合一”模式,建筑面积在400平米左右、宿舍15间、床位30张以上。
  标准型,即建筑面积300平米左右、宿舍13间、床位25张以上。
  普通型,即房屋10间、床位15张以上。
  合作型,即通过租借、志愿者支持等形式提供场所,房屋5间、床位5张以上。
  与前屯村相距不远的毛演堡镇后屯村幸福院就是按普通型建造的,笔者与后屯村支书拉起家常:
  “幸福院怎么盖起来的?”
  “它原来是闲置的村小学,村里经过研究,简单装修后,改造成了‘幸福院’。”
  “像这样4人一个大屋,住宿要交多少钱?”
  “住宿不收钱,不但住宿不收,水电暖、配套设施和添置日用品也不收,由村集体和县财政支持。”
  “支持的资金从哪儿来?”
  “一般都来自于村集体的各项收入。”
  “谁来照顾这些老人?”
  “年轻的照顾年长的,健康的照顾多病的;老人在幸福院和家自由往来,好比进入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不再担心没了亲情、少了温情。”
  4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低成本的互助养老新模式“群众住得起、村集体办得起、政府支持得起”。
  “群众住得起”,就是入住老人从家中拿米、面、菜、油等生活用品,既可以单独做饭,也可以自由组合,幸福院免费提供水、电、暖,不仅比老人在家里生活费用低,而且生活开心愉快;“村集体办得起”,主要是投资小、运行成本低,村集体承担的费用有限,都能办得起,破解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养老工作中的资金制约难题;“政府支持得起”,就是县财政除在互助幸福院建设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外,对互助幸福院老人每人每年再给予350元生活补贴,全年开支不足200万元,财力完全能够支撑。
  现如今,前屯村独创的“互助养老”模式已成为肥乡的一张“名片”——
  2011年2月15日,国家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专程到肥乡进行调研,称赞这一养老模式经实践证明,是群众需要的、村级组织有能力兴办的、政府有支持条件的新型养老模式。并指出,“肥乡之光、邯郸之光要亮遍全国”。
  去年9月6日,李立国部长还致信肥乡县委。信中说,民政部已下发指导意见,在全国农村倡导互助养老模式。
  我们期待着,肥乡“互助养老”新模式将幸福辐射得更远,让更多老人安享晚年。
  郭经纬/文 本报通讯员 张文波/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