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建了53栋楼没占一分耕地——在藁城市岗上村

首页 > 民事关注 > 浏览文章
时间:2012年03月19日  信息来源:admin   

 

本报记者 刘英 通讯员 彭辉

  建设新农村,让农民过上“楼上楼下”的生活,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很难,尤其是占地问题。但是,十几年来,石家庄藁城市岗上镇岗上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却建起53栋多层、高层住宅楼,让全村97%的村民住上了设施齐全的楼房,过上了城里人才能享受的幸福生活。该村始终站在着眼集体和子孙后代发展的立场上,坚持“拆旧建新”,竟没占用一分耕地。
  3月13日,记者走进了全国文明村——岗上村。只见一条条水泥路宽阔笔直,两侧乔木、灌木、各种花卉相映成趣,鳞次栉比的门店商铺井然有序,一幢幢新颖别致的住宅楼交相呼应。
  岗上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郑梦辰诉说了在农村建住宅楼的初衷。他说:“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村以往‘柴草乱垛、粪土乱堆、脏水乱泼、畜禽乱跑、垃圾乱倒’的脏、乱、差现象一直是困扰我们村两委的问题。1997年,我从电视新闻上看到江苏省的一个农村的村民住上了4层楼房,让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要实现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目标吗。变平房为楼房,充分利用旧宅基地,既能节约耕地,又能改善居住环境。”
  于是,岗上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并带领干部、群众代表多次到外地参观考察,决定由村委会组织,本着“不占耕地、先拆后建”的原则,当年就盖起了村里第一幢水、电、暖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的5层住宅楼,优先、低价卖给紧缺房子又完成了拆迁的户。
  1998年该村建第3栋住宅楼时,为调动村民购买积极性,鼓励村民放弃旧宅基地搬进新楼,在优质低价的基础上,村委会还为每个购楼户奖补2000元钱。干净、卫生、舒适的住宅让第一批入住村民尝到了甜头,也大大调动了其他村民拆旧房住新楼的积极性。村里由建第一幢楼时发动村民入住,到后来村民争先恐后抢着报名拆迁。“我等了好几批,终于到2002年有了我的购楼名额,村里拆迁补偿小组认真对我家旧房屋进行了评估,我购买楼房时按成本价,几乎没有搭钱就住进了楼房。到现在,我还领取着村里每月给的200元拆迁补偿款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村民张凤山脸上满是幸福的微笑。
  站在快竣工的3栋高层住宅楼前,郑梦辰告诉记者:“建成这53栋楼,累计节约了一百多亩地,在保证合乎环保要求的情况下上企业,为集体积累了财富,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拓宽了村民收入渠道。这不仅节约了土地,拆除旧宅基地改建住宅楼,还让村庄形象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60岁的赵双素大姐是从石家庄市退休回老家居住的。“2001年,因为家里老人有病,要长期卧床,楼房用水方便、冬天也暖和,我就花了5万多元买了这套住房。后来村里拆迁时,我用补贴款又买了一套房子。看到村里的环境越变越好,生活也越来越方便,还评上了‘全国文明村’,我和老伴下决心把市里的房子租出去,回村里住。现在,我觉得当村民的日子比市民还舒心!”赵大姐的话说出了广大村民的心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