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棉花简化栽培篇

首页 > 种植参谋 > 浏览文章
时间:2012年03月08日  信息来源:admin   

 

■时间:2012年3月4日
■地点:衡水冀州市帮农宏业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
■专家简介:  林永增:科研生产型技术专家,河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栽培室主任、研究员,河北省棉花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政府棉花专家顾问组副组长。提出“棉花前重式简化栽培集成技术”,变传统棉花生产“三分种,七分管”的管理模式为“七分种,三分管”,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文/本报记者:董志水
  棉花前重式栽培集成技术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栽培室林永增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针对近年来棉花用工多、成本增加、产量低等情况,探索出的一套“减少用工、低成本投入、提高产量”的棉花栽培技术体系。3月4日,应本报“现场直击”栏目邀请,林永增研究员来到衡水冀州市门庄乡帮农宏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为100多位骨干社员详细讲解了这项技术体系的操作要点。在两个多小时的课程中,林老师讲得格外精彩,社员们听得聚精会神。“真没想到种棉花还能这么简单!”“今年一定按老师讲的试试看。”课后很多社员由衷地对这种简化栽培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帮助更多的读者了解相关内容,我们特意把课程部分内容整理下来,供您参考。

技术简介
  “棉花前重式简化栽培集成技术”针对棉花生产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管理环节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以选择适宜品种为基础,以简化作业程序为核心,形成了以“四个一”(一体化播种作业、一次性施肥、一次关键水、一次人工整枝)为关键措施的技术体系,在棉花生产中起到了节本增效的显著作用,村户平均亩节本增效283元、农场和植棉大户亩节本增效达425元。该技术减少了非必要栽培技术措施、集约精化农艺措施,改变了棉花生产中“三分种,七分管”的传统管理模式,与国外主要棉区比较,技术示范区棉花产量较高、管理措施较少、生产成本低,对提高棉农净收入和地产棉的市场竞争力大有帮助,被专家鉴定为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技术规程

  造墒保墒 造墒时期,一般年份冬春雨雪量小、土壤底墒不足,可利用水旱地插花分布的条件,采取冬灌或早春灌造墒。贮水灌溉造墒灌水量,冬灌每亩100方,早春灌每亩70方,渗透深度80~100厘米,水分效应可维持到开花期。保墒措施,灌水造墒后,采取顶凌耙地、春季耙盖保墒和播种前轧地提墒。
  施足底肥 施肥时期,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底肥,试验说明,氮磷肥全部施基肥,比不同基追比例施肥增产2.6%~12.1%。施肥量,主要补充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肥料,以15-13-17配方肥为例,每亩施肥量为50~65公斤,有条件的棉田还应增施厩肥、腐烂秸秆等有机肥。施肥方式,灌水造墒棉田,采取先施肥后浇水的方法,养分随水下渗,只需耙地,不犁翻;施有机肥和旱地棉田,采取犁沟施肥,也有明显增产效果。
  选用优种 ①丰产性,主要是结铃性强;②高抗枯萎病、抗(耐)黄萎病;③生育期冀南为中熟,冀中为中早熟类型;④生长势强、后发性好,可防止或减轻早衰;⑤抗虫性强,高抗棉铃虫。
  除草剂施用 播种前采用氟乐灵或乙草胺100~125克/亩喷洒、拌土。
  行距配置 采用45~50厘米×90~120厘米大小行配置或80厘米等行种植。
  确定播期 适宜播期在末霜后,即“冷尾暖头”。一般冀中南适宜播期在4月25日左右,冀东(唐山、廊坊)为4月底至5月5日。
  农机播种 采用包衣或拌杀菌剂棉种精量机播、喷除草剂和覆膜一机联合作业。
  补苗定苗 2~3片真叶时定苗,同时剔除弱苗、病苗等。
  虫害控制 出苗期间遇地老虎危害采用吡虫啉拌毒饵撒施防治,5月中旬采用吡虫啉等防治苗蚜、蓟马等。
  适期揭膜 定苗后3、4片真叶时揭去地膜。
  浇水防早衰 盛蕾至盛花期浇水是防止棉花早衰的关键措施,一般亩浇水量40~50方。
  简化整枝 7月中旬打顶心,单株留果枝11~13个。
  株型控制 7、8月份遇连阴雨,如果棉株旺长,采用缩节胺化控,缩节胺使用根据棉花长势和降雨量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用量为盛蕾期亩施l~1.5克、初花期亩施2~3克、盛花期亩施3~4克。
  棉铃虫、棉盲蝽防治 化防在棉铃虫发生初期采用有机磷、菊酯类农药等防治1~2次。
  蚜虫防治 吡虫啉、氧化乐果等化学防治蚜虫。
  红蜘蛛防治 齐螨素、克螨特等防治红蜘蛛(火龙虫)。
  摘花与分级 9月份后每隔7~10天摘花一次,摘取完全张开的棉铃花絮,上午摘后晒两天、下午摘后晒一天,剔除僵瓣花,分级交售或垛存。

围绕“少用工、降成本、增产量”下功夫

  冀州市是林永增研究员开展植棉科技试验示范的“老根据地”。他对当地的棉花种植习惯和产量水平等相当熟悉。针对社员普遍关心的整地、施肥、整枝、化控、揭地膜等问题,林研究员就“前重式栽培技术”做了详细解答:
  一、管理原则
  据林研究员介绍,这个栽培模式将单作棉“简密早”节本、优质和水地“棉粮、棉菜”复种增效作为技术关键,是集成高光效、节水、省工、高肥效、农机农艺配套的技术体系。主要技术内容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
  1.改多品种插花种植为一县一个当家品种,奠定高产优质基础(根据所在地区选用适宜品种类型);
  2.改多项作业为一机完成:包衣棉种精播、覆膜、喷除草剂一体完成。
  3.改多次施肥为一次施肥(配方肥一次性基施);
  4.改依赖性灌溉为一次关键浇水;
  5.改五步整枝法为一次整枝(只打尖);
  6.改水地棉花单作为一地一个复种模式,在高水肥地块选用棉麦、棉花萝卜、棉薯、棉葱等复种样式之一,采取规模化种植。
  二、技术要点
  1.整地:改冬前耕播前整地为播前施肥造墒耙地。林研究员介绍,传统植棉播种要对土地进行深翻,可河北省春季多风,往往是耕多深,土让就干多深,棉种播下去蹬不住地。“我们采取的新办法是将肥料一次施足,撒在地表,然后浇水造墒,播前用耙齿为5厘米的机器耙上两遍,可以满足棉种3~5厘米的播深要求。”
  2.施肥:改多次追肥为全部肥料一次底施。“追肥次数多既浪费了肥料也多用了工。按照新技术,我们要求目标产量为500~600斤/亩的地块,一次性施60公斤复合肥,就撒在地表,然后浇水,让肥料随水渗入80~100厘米的土层中。”“多次追肥如果天气旱,容易造成肥料与棉花根系争水,阴雨天又容易造成棉株旺长。”
  3.播期:一般的说法是在土壤5厘米低温稳定通过15℃,即可播种。但这个温度是满足棉种萌发的最低温度,播种后棉苗要10天左右才能出土。新技术要求在4月下旬,抓住“冷尾暖头”播种,一般7天即可出苗。
  4.密度:要求扩行距到80~120厘米。这样的密度能够充分满足棉株全生育期的通风透光需求,减少烂铃烂桃。并且还可以在棉苗行间间作绿豆、洋葱等作物。
  5.浇水:按照这项技术体系,要求在6月中旬浇一次关键水。播前造墒墒情可以顶到6月中旬,一般雨季从7月中旬开始,这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不浇水容易造成棉花提前开花、坐桃,导致早衰。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浇一次关键水。
  6.整枝。改过去五步整枝法为7月中旬一次打顶尖。“大家想一想,棉花也是有生命的,就像孩子一样,谁家的孩子今天揪掉一个耳朵明天掰个手指头。频繁地去疯叉、抹赘芽、去老叶、去空枝、打尖,都是对棉花正常生长搞的破坏。”林研究员的话引来课堂内一片笑声。
  三、学以致用
  林研究员讲课期间,不断有社员站起来提问,显然大家对这项新技术很感兴趣。门庄乡王明村王豪杰说:“去年我种了4亩棉花,以前每亩种得密,一亩4000多棵每亩才收500多斤。不敢多种的原因就是太费工,我们两口子,施肥、翻耕、播种、整枝、追肥、拾花等一些列活计忙得不可开交。投入大收益小。今天听了林教授一讲,种棉花,少干活,低投入,产量高……今年我打算种上12亩。”王豪杰还准备林老师讲的内容总结后发到他的QQ空间里,“让我的棉农朋友也都来分享了解这一技术。”
  王明村王泽伏去年种了不到10亩棉花,今年打算种13亩。“因为林教授讲得很有道理。以前棉花整个生育期我要整枝两遍,每遍10来天时间才能干完,按林教授的技术,今年我打算再多种些,将报农肥随水撒施,播前不用深耕,中间不再追肥,而且不在整枝,就照林教授的法子干一年。”
  魏辛庄王俊珠今年准备种18亩棉花。“以前种棉花光整枝雇工一遍一亩地最少要花30元。今天听了林教授一讲,今年雇工的钱省下了,我打算按林教授说的,把肥先撒上一浇,耙一下就播,三真叶后就撤膜,这样烂铃少了,多收些好花。我估摸了一下,按照林老师的技术,每亩可以省10个人工,将近200余元,减少投入就是增加效益,今年咱就拼一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