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棉花植保防控篇

首页 > 种植参谋 > 浏览文章
时间:2012年03月08日  信息来源:admin   

 

  河北省是棉花种植大省,再过一个多月,就到了棉花播种的时间了。棉花的病虫害一直是困扰棉花生产的难题,而总结近年的防治情况,其中部分问题特别突出。为保障农民朋友棉花生产安全,我们邀请了河北省农业厅植保站研究员姜京宇老师为大家分析问题所在,介绍科学植保技术。
河北省农业厅植保站 姜京宇
误区1:不注重前期管理,病害严重才用药

  专家建议:一些棉农朋友不注重前期管理和病害的防治,往往到了病情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才开始用药。比如,棉花枯黄萎病是一种根茎部病害,且与植株根系发育和健壮程度有着密切关系,近年调查部分老棉区的黄萎病在苗期表现就开始明显。而抗虫棉种植以来,棉花苗病历年发生较为严重,因此苗期的感病,直接影响到植株根系发育和枯黄萎病的发生。另外除草剂药害也伤及根,引起根少,严重的造成主根茎肿大。肿大的根茎为鹅头状,由于肿大处发脆,从地皮以上折断,也影响到植株健壮和抗病力。因此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更要关注前期的棉苗健壮情况,将基础打好,以利抗病。
误区2:棉农对烟粉虱不以为然,很少专门防治

  专家建议:烟粉虱这种微小的害虫一般在8月中旬~9月份为我省棉田的发生盛期,此时棉株开始老化,因此很少有人专门防治。其实烟粉虱的危害十分明显,只是棉农没有认识到。1.引起棉铃开裂。近年有不少棉农反映棉铃不正常开裂,影响棉花产量与品质。这就是烟粉虱叮棉铃引起的问题。2.引发霉污病。新疆报道,棉桃吐絮后白色纤维被烟粉虱的蜜露污染而发生霉污。去年我省部分棉田也发生了霉污病。3.更为严重的风险是烟粉虱可以传染一种曲叶病毒病,而造成棉花绝产。目前我省虽还未监测到该病的发生,但必须提高警惕。


“越众”创造增产奇迹
诺普信公司强势推出拌种剂新品——越众

  本报讯(李丹丹) 2月19号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在省会石家庄召开“越众”示范推广会,旨在经销商朋友之间分享交流经营经验和模式,相互学习产品知识。会上,公司组织了产品专题讲座、为经销商颁奖等一系列活动。来自全省近200名经销商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对公司及产品充分肯定,并纷纷在越众财富英雄榜上签名,坚定了与诺普信合作的信心。
  会上,公司杀虫剂一部刘新兆部长在会上对产品做了详尽的讲解:“越众”是国际潮流剂型,世界尖端科技,无形成膜技术,比普通吡虫啉效果提高一倍,对普通吡虫啉产生抗性的害虫也有效果,具有超强内吸的种子处理、非凡的持效期及非凡的防治效果、毒性低、国际领先无形成膜等特点,在玉米、花生、小麦、棉花种子处理效果明显,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信赖。2011年在河北省玉米粗缩病的预防效果上有突出表现。“花生包越众,治蛴螬防死苗,玉米二次包越众,不易粗缩秃尖少”成为广大用户琅琅上口的宣传语。
  据了解,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是经营植物保护与植物营养相关产品的专业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农药制剂及水溶肥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内规模最大、产品数最多、品种最全的农药制剂企业,最大的农药水性化环保制剂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也是能同时提供植物保护与营养环保型产品的少数厂家之一。诺普信2010年冲进中国农药企业100强前十强,并荣获“2011年中国农民最喜爱农药品牌”第一名,是国内农药制剂企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 公司依托于贴近农户的全国性营销网络、领先的产品研发平台和技术服务体系,坚持“为农民提供最有价值的农药产品,为员工搭建最优事业平台,创全球最环保的农药企业”的“三最”使命不动摇,致力于将“越众”打造成国内拌种剂第一品牌。


棉花枯黄萎病:应解决基础问题

  1.安全除草。改用膜上喷施方法,药剂有膜灵、透封膜等产品。膜灵的使用方法是,用仲灵·乙草胺(膜灵)乳油,播后覆膜后24小时内用人工喷雾器施,亩用50%膜灵150~200毫升喷施于地膜上,时间掌握为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如干旱时先浇水再播种。地膜用0.004毫米厚度的薄膜效果好。根据在枣强、成安、景县植保站试验、示范,膜灵表现最特效,它渗透性强,喷药后很快透过薄膜,在土壤表面形成药层,杂草在萌发时发挥药效,将其封杀在出土前,即使有少量杂草出土,也已经中毒很快死掉。棉花不会出现黄苗、茎枯、死苗等药害症状,而且根系发达,生长旺盛。
  2.重视底施粗肥、增施钾肥、叶面喷肥的作用。2011年邱县6月底调查,增施有机肥的棉田几乎没有棉花枯黄萎病发病株。特别是用了农家腐熟粗肥,或用豆粕肥更好。亩有机肥不低于2方。底亩施硫酸钾15公斤。根据试验增施钾肥,在同等条件下枯黄萎病的发病率可降低60%。永年2011年采用叶面喷施药剂和液肥,提高抗病力,如25%阿米西达1500倍,0.5%氨基寡糖素750倍,华孚腐殖酸、黑壮丰600~800倍喷施。肥乡试验用氨基寡糖素(或三碘壳聚糖)再加入4000倍液的爱多收(或其余复硝酚钠产品),从真叶期开始,7~10天灌一次,控制苗病和枯黄萎病。
  3.生态和生物防治。2009年,辛集进行了生物菌的防治试验。昌鑫生物液肥、湖南农大哥、绿源生物肥按1:30对水稀释后,用喷雾器去掉喷头,顺行灌到棉株基部,出现小坑的用土填平。第二次灌根时扒开土壤。每株灌液体50毫升左右。6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调查,昌鑫牌生物液肥、农大哥牌生物菌肥有很明显的抗病和增产效果。生物农药1%申嗪霉素悬浮剂,防治效果也明显。河间2009年试验,发病初期用300~500倍灌根效果较好。枯黄绝迹,为枯草芽孢杆菌,800倍液喷灌棉株,有治疗和预防作用。
  4.预防与控制。2009年组织了对棉花根茎病害的防治试验,药剂是85%三氯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分别在馆陶、辛集、宁晋开展了试验。结论:一是土壤处理有效。因为这些病害为土壤传播,可用85%治愈100克/亩进行土壤灭菌。灭菌后再施生物菌肥(剂)。二是苗期用3000倍药剂可预防苗病和早期枯黄萎病。从4叶期开始,间隔5天,连续用2次。三是现蕾期、花铃期1500倍液喷雾加灌根,作为病害治疗。处理次数多效果好。因为该药剂速效性强,持效期短,应用时立足早预防,间隔期短,多次用的效果好。四是喷雾+灌根的效果优于单纯喷雾,药剂虽有一定内吸性,但直接灌到发病根部,杀菌更直接。
  另外精品万家丰(松脂酸铜+咪鲜胺)在发病初期亩用40毫升+云大120 10毫升,有快速的控制效果。


棉蚜:应解决抗药性问题

  近年棉农对棉蚜的防治深感头痛,许多棉农2~3天用一遍药,但仍然压不住依然走高的蚜量。2011年博野调查,啶虫脒、吡虫啉的浓度小于1000倍仍防不住蚜虫。据在馆陶调查,棉花的苞叶内隐藏大量蚜虫,用触杀药剂打不到虫体上。
  1.调整药剂,避开抗性。2011年8月各地经过调整,采用混合熏杀性药剂,如敌敌畏乳油,防治效果提高。如磁县用敌敌畏乳油拌麦糠或配成毒土,撒施田间,效果好还快。而博野县用吡·啶与氧化乐果或敌敌畏乳油混合,防效较好。而针对伏蚜抗性,调换了新药剂,如丁硫克百威、烯啶虫胺、吡蚜酮,农户反应效果提高。
  2.提高喷药质量。衡水有人2009年提出喷药方法,由于伏蚜发生期间正处于盛花期,棉花植株高大且已封垄,喷药着重喷洒中下部叶片背面,喷匀喷透,减少残虫数量,利于下次防治。亩用药液50~60公斤。用药时间避开中午高温阶段,高温造成药液快速挥发而降低药效,还易伤叶片和人中毒。应在下午4~5点进田作业。这样做也正好与棉盲蝽用药要求一致。

棉盲蝽:应解决药剂替代问题

  2011年,棉区仍有棉农采用氟虫腈防治棉盲蝽。农业部通告2009年7月1日后停止使用氟虫腈(锐劲特),原因是该药剂对蜜蜂和水生生物毒性很大,对环境不友好。另外2008年很多地方出现抗性。因此棉区应做好新药剂替代技术推广。
  1.国家推出新药剂替代。替代的药剂是杜邦公司的康宽,通用名是氯虫苯甲酰胺。它的毒性非常低,对环境很友好。另外,拜耳公司的乙虫氰,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氟虫腈。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化合物,通用名为丁烯氟虫腈,5%丁烯氟虫腈乳油,防治棉盲蝽用1500倍液,持效期10~15天,也可以与啶虫脒或吡虫啉混合使用。
  2.积极采用对环境更安全友好的品种。特别是生物农药,如0.36%苦参碱(全中)水剂。20%克铃蝽乳油(兼治棉铃虫)1000~1500倍液。蝽消(45%马拉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
  3.使用技术科学化。用药方法仍强调早晚凉爽时间用且大块棉田先打0.5~1米药带,将棉盲蝽圈在内,再全田喷杀。另外采用地面与植株喷药结合方法防治效果提高。(1)防治时白天封地面用乐斯本喷;(2)清晨和傍晚:喷植株,20%克铃蝽乳油(兼治棉铃虫)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好。原理是利用马拉硫磷的触杀和一定的熏蒸作用和辛硫磷作用速度快的特点增加效果。(3)棉盲蝽寄主广泛,因此棉田用药应兼顾其余寄主田,如枣树、苹果、桃树和豆角等作物同时用药。

烟粉虱:应解决认识问题

  保定市博野县2011年烟粉虱再度猖獗,是近年来发生最重的年份。其特点一是虫量高;二是发生面积大,危害重;三是寄主范围广,不仅危害棉花,还危害多种蔬菜。
  1.注意重点区域。凡是与蔬菜园区相邻的棉田发生数量高。我省发生重点在东南沿线一侧,如博野、阜城、临西、馆陶县一带。
  2.采用内吸型药剂。烟粉虱刺吸棉株汁液生存,而且一被惊扰就飞起。因而药剂难以触及到身上,本身又被白色蜡粉,药难渗透进去。因此应采用有内吸效果的药剂防治。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用药量为15~20克/亩对水45~60公斤叶面喷雾,喷雾时要做到均匀周到。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10~14克等。博野2011年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推广效果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