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形势分析篇

首页 > 种植参谋 > 浏览文章
时间:2012年03月08日  信息来源:admin   

     本报通讯员 王智广 张志新 尹瑞海 王虎

对于棉农而言,如果说2010年的种棉收益用一个“好”字来形容,那2011年只能用一个“赖”字来总结。强烈的反差,让一些“非主产棉区”(半粮半棉产区)一下子减少了30%~70%的种植面积,如肥乡、成安、枣强、景县等县市,甚至出现一部分“无棉村”“无棉乡”。但在一些“主产棉区”(盐碱地或土质偏差,不适合改种其他作物),则面积减少有限,约在10%~20%,如唐山丰南、邯郸邱县、邢台广宗、威县、南宫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是棉花价格降低且同比差距大;二是种植成本升高;三是粮棉比较收益反差拉大;四是阴雨天气影响导致产量偏低;五是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的收益相对偏高。如此种种,才出现了“能弃棉的则弃棉,该种棉的还种棉”近乎两极分化的局面。中国有句老话,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植棉将是谨慎乐观的一年。
 

面积减少拉动棉价

  关于我国2012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官方预计数字是减少10%左右,但基层的业内人士则较普遍认为减少20%左右。另据ICAC(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预测,2012年全球种植面积减少8%。毋容置疑,面积的减少将拉动棉花价格的上升,但拉动的作用有多大,则需要进一步观察验证,因为面积减少不是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进口抑制大涨

  据海关统计,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200.01万吨,同比增加72.4万吨,增幅达56.73%(《中国棉花网》消息)。新华社旗下《国际先驱导报》刊载的《把棉花定价权让给美国?》一文中分析认为:在美国棉花战略性低价之下,中国的棉花很有可能像前几年大豆一样,一个产业被美国低价冲击压垮,而后被其垄断控制价格。为什么美国的棉花价格低而棉农还能赚钱?该文同时指出,美国《1933年农业法案》确立了棉花补贴政策,2002年《农业法案》进一步确立了出口补贴和限制性补贴。美国还为棉农设立了反危机补贴、美国棉花销售性补贴。补贴率高达89%,即每卖100美元棉花补贴89美元。换句话说,美国棉花如果没有高额补贴是根本没有什么市场竞争力可言的。另外,美国棉农还可以借期货确保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持续大量的进口棉对我国棉市冲击巨大。

出口形势短期难变

  在建国初期,国家确定了粮棉比价为8∶1,这一比价一直沿袭了几十年。虽然2011年国家参考“粮棉比价10∶1”而推出了19800元/吨的临时收储价格,但成效不大。因为,从当前的现状来看,一般棉农在每斤籽棉4元左右的情况下,种棉效益和种粮食基本持平,但种棉既要面对单产波动幅度大、市场价格波动大等“老问题”,也要面对劳动力投入大、人工费用上升等“新问题”。
  据笔者调查,大多棉农对籽棉价格每斤4.5元左右比较满意,特别乐意看到的价格是能达到每斤5元左右。在低于4元的情况下,他们的应对措施就是“少种棉”或者“不种棉”,有的棉农干脆“弃农”,选择外出打工!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公布将提高小麦、水稻最低保护价,其中小麦提高0.07~0.09元/斤,水稻提高0.12~0.18元/斤。按照合理的预期,2012年的棉花价格应该“水涨船高”,增幅在10%左右。
  综合各方面因素,笔者认为当前情况下的粮棉比价应该调整为11∶1到12∶1比较合理,也就是皮棉价格应调整到22000~24000元/吨。基本符合棉农期盼的每斤籽棉4.5~5元的合理价位。

非主产区:建议改种其他作物

  不种棉花种小麦玉米,往“大”里说是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贡献,往“小”里说是什么赚钱种什么,无可厚非。所以,在一些水肥条件好的地方,可适当将棉花改种为小麦、玉米。一般小麦亩产450~500公斤,玉米亩产500~600公斤,亩产值在2000元左右。
  邯郸市成安县西阳寺村一对中年夫妇曾是村里有名的种棉能手,前些年一直种6亩多棉花,平均亩产300公斤以上,秋后卖棉花收入万元左右也挺知足的。可是,2009年开始他们放弃植棉,把11亩耕地全部种上了小麦、玉米。男的在家打零工并忙活地里的活,女的外出打工也能挣两万多元。这个“种棉不如去打工”的例子极具代表性。也许,有关部门调控棉花价格出于某种利益考虑,但请不要忘记,农民也有他们自己的利益考虑。
  改种粮食一个前提条件是“浇水”问题,一般小麦要浇水5~6次水,浇一遍水的开支15元左右/亩。那些以次生盐碱地为主的村子,要两三百米深的深井水浇地,浇一遍水的开支需要40~60元/亩,这样的耕地不建议盲目改种粮食,还是种植只需要浇水2~3次的棉花相对收益较高。
  另外,一些离城市较近的县市,可以适当发展蔬菜、果树等较高风险(市场行情不稳定)、较高收益的作物,比如邯郸市的永年县,就逐步形成了一个蔬菜种植大县。此外,邯郸市成安县和肥乡县原来是有名的老植棉县,现在也逐渐减少了植棉面积而改种粮食、蔬菜。毕竟,什么赚钱种什么,利益对于农民的诱惑力是巨大的。

主产区:巧“变”带来好效益

种植模式巧改变
多收一茬有得赚
  河北众信公司在2011年推广的“双株千穴杂交棉”套种绿豆立体种植,实现了亩产棉花300公斤以上,而且每亩多收入绿豆50~80公斤。再如邯郸市肥乡县的棉花套种圆葱模式,邯郸市成安县棉花套种西瓜、棉花套种地膜早花生(7月中旬地膜早花生收鲜果上市)等,都基本实现了“多收一茬”。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棉花套种马铃薯、棉花套大蒜、棉花套早春甘蓝、棉花套种菜豆角等,从而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应该选择共生期短的作物,以相互不影响为前提)。
整枝变成不整枝
省工省药又增产
  通过8年多的大量实践证实,不用整枝不用打杈的“不修棉”宽行稀植栽培,一般每亩密度1300~2000株,整个生育期间只需要“打顶”一次即可,可以节省人工5~8个,每亩节省农药20元以上,每亩增产50公斤以上,每亩增效可达300~800元。
买种变成自留种
越是省钱越划算
  种棉不必非种杂交棉,更不必年年买种子。棉农自己种的一个好种子可以留种2~3年,自己街坊邻居种的好棉种也可用籽棉兑换,这样一亩地可以节省投入30~80元。据国内最权威的《2011年棉花品种监测报告》数据,2011年棉花自留种占10.1%,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这个数据也佐证了笔者多年来一贯坚持让棉农“自繁自留种子”的观点。另外,山东滨州秦皇台乡的棉农自留种的种植面积占70%以上,河北省东光县和吴桥县的棉农自留种比例也都在25%以上,这就很能说明问题。用棉农的话说:“省下的钱就是不费力气挣到手的钱啊!”
大户种棉少施肥
依靠规模拿效益
  对于一些外出承包耕地的规模种植棉花的大户来说,他们并不追求过高的产量,而是要取得最佳产投比。对此,在2007年至今,笔者一直为他们搞技术指导中所采取的“少施化肥,喷叶面肥”的经济施肥方案,受到他们欢迎。在此公开透露给大家:棉花底肥用7.5公斤磷酸二铵和12.5公斤优质钾肥,生育期间喷施专用叶面肥3~5次,每亩用肥共投入60~80元,在不同年份、不同价格的前提下,这些承包户都比其他承包户每亩至少增收100~200元。
散户种棉多施肥
提高单产多挣钱
  对于一些在家留守、靠种地吃饭的种棉户来说,则应该“多施肥、施好肥”,建议选用质量过硬、有科技含量的品牌肥料,如“报农活力素肥”“缓释肥”等,同时积极采用叶面喷肥技术、化学调节剂科学运用,特别是在施肥上一定要注意“增钾和补微”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争取亩产达到350公斤左右的水平,从而实现“种一亩的田,赚两亩的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