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邯郸市磁县林坦镇李兵庄村:地卖了 井卖了 300亩地“望天收”

首页 > 舆论监督 > 浏览文章
时间:2012年03月05日  信息来源:admin   

地卖了 井卖了 300亩地“望天收”

■本报记者 李月锋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磁西煤矿征用邯郸市磁县林坦镇李兵庄村几百亩耕地,井随地走,地上的机井被“打包”售出,致使机井灌溉区的约300亩耕地成了“望天收”。记者在现场看到,地里没种小麦,干枯的玉米茬裸露在地上,村民说:“两年没种小麦了,村民吃的白面都是买的。”
  因为卖机井、生产受影响问题,农妇程小琴向有关部门反映了1年多。程家有12亩地,一直用这眼机井浇灌。以2009年为例,她家种了6亩小麦、12亩玉米,小麦亩产800斤左右,玉米亩产1000来斤,一年收了1.7万斤粮食。
  随着土地被征用,2010年,李兵庄几百亩耕地“农转非”,全村集资、两个生产队100多农户合用的机井也“改嫁”了,浇灌范围内的300亩地失去了水源,小麦没法种,玉米收成靠“老天下雨”。这样的结局,使农妇石金荣一家成了“缺粮户”,她家有6口人,约12亩耕地,前几年种5亩小麦、12亩玉米,可以收获4000斤小麦、11000斤玉米,“小麦够自家吃了,剩下的玉米能卖钱。”石金荣说:“自打机井卖给磁西煤矿后,12亩地成了旱地,两年没种小麦,现在是买着吃,吃一斤买一斤;玉米也减产了,1亩地才收三四百斤。”
  尤其是2011年闹春旱,直到6月初才下了一场雨,勉强种了10亩地玉米。由于玉米种得晚,长势不好,到了十月廿六,天已经冷了,地里的玉米籽粒还是“一掐一股水”。石金荣说:“把棒子收到家里,在房顶上晒了一冬天,籽轻粒少,产量低得很!”
  对于丘陵地区的农民来说,打一眼农田灌溉井就像娶媳妇一样,是家里的大喜事!62岁的石金荣仍保存着1997年3月23日集资打井时的“收据”,上面写着“打井集资6口人,每人30元,合计180元”。她说:“卖给磁西煤矿的这眼井是1997年打的,这是打这眼井时的集资条,俺家集资180元。”据老党员冯秋香、李万兴说,十几年来,这眼井是第二、三生产组的“保命井”,能浇灌几百亩地,“秋后种小麦、夏季种玉米,一年能两熟”。
  与石金荣一样,农妇谭四香也有相同的遭遇。她家14亩水浇地成了“望天收”。春节前,她用玉米换了两袋白面,打发过去了春节。现在,老公已外出打工挣钱,靠买吃的过日子。
  应该说,企业为了发展,大肆征用农田的现象并非李兵庄村独有。但在征用土地的同时,不及时修复水利等农用设施,,使周边的耕地减产或撂荒,这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林坦镇纪检书记李广亮说:“因为是丘陵地区,该村小麦种植面积不大。但是,机井给了磁西煤矿以后,曾有一些群众反映浇不上水、没法种小麦,镇里很重视,去年秋季协调有关部门给该村打了一眼机井,没有打出来水;后来,又打了一眼机井,水量也不很足。”李广亮表示,镇政府一定想办法解决机井问题,让群众能种地、多打粮食。
  李兵庄党支部书记李好军在电话里称,村里正与水利部门协商配套事宜,两委班子已研究了解决方案,争取近期解决浇地问题,不影响老百姓春种。
  本报将继续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