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年地不闲 粮菜都赚钱

首页 > 网罗三农 > 浏览文章
时间:2012年01月12日  信息来源:admin   

■本报记者  李书杰          通讯员  刘炯

  早就听说石家庄市深泽县马里办事处的温室、冷棚蔬菜种得好,近年来当地仅设施蔬菜就达到了5500亩,总产值超过7500万元,带动当地5000多人就业,还形成了以马里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万亩蔬菜产业带,被誉为冀中平原上响当当的“金菜篮”。那么,马里办事处的蔬菜种植业为啥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那里的菜农又有哪些种菜高招呢?日前,记者走进马里办事处中佐村农民李国欣的蔬菜大棚里,为您探寻答案。
大棚用厚墙 雾天也能扛
  近来,河北中南部地区连续出现大雾天气,给设施蔬菜种植带来极大的影响,由于缺少光照、热量减少、环境恶劣,植株出现萎蔫,灰霉病等病害大面积发生,菜农叫苦不迭。然而进入李国欣的西红柿种植大棚却看不到这种现象,虽然外面大雾弥漫,大棚内却绿意盎然。正在给西红柿秧缠枝的李国欣解释说:“这样的大雾天就是持续10天,咱这大棚都能扛得住。因为咱这大棚是从山东寿光引进的第五代日光温室,一是棚子高大,地面向下挖了1米,后坡高5米,前沿高1米,棚内种植面积2亩,容易保温并形成适合蔬菜生长的小气候;二是后坡墙和两边山墙厚实(后坡墙厚10米、山墙厚6~8米),墙体使用沙土堆积而成,像一个大型蓄热板,就这样的大雾天,咱的大棚内温度也有二十五六摄氏度;三是温室结合当地特点,除了采用半地下式模式(距地面约1米),还采用钢结构支架和竹子支架相结合的方式,既起到了保温效果,每个棚还能降低成本七八千元。”
  据了解,中佐村像李国欣这样的蔬菜温室大棚共有11座,每座投资七八万元呢,虽说投资相对大了点,但技术先进、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种植效益相当不错,基本一年就能收回成本,真可谓一年投入多年收益啊!
一年地不闲 粮菜都赚钱
  在和李国欣攀谈中,记者了解到,他之所以选择种植西红柿,是瞄准了每年3月的缺菜档期,只要西红柿能在这个时候采摘上市,保准每斤能卖到2块多钱(地头价)。一般说来,在10月底完成定植,2月份就可以陆续上市,采摘期差不多有6个月,7月初拉秧,半年多下来,每亩地可收西红柿2万斤,毛收入3万元左右。在生产实践中,李国欣经过学习和摸索,用上了“一茬西红柿一茬玉米”的粮菜倒茬种植新模式,即从在7月初西红柿拉秧后,将棚膜和大棚内的支撑柱卸下来,整地之后赶紧种植玉米,9月底或10月初便可收获,一般每亩可收获1000斤玉米。玉米秸秆粉碎后还田,既能增加土壤疏松度,还能增加肥力。再经过整地和架设棚膜后,在10月底又可继续种植西红柿。用当地菜农的话讲,这叫“一年地不闲,粮菜都赚钱”!一谈到这个种植新模式,老李就来了精神:“因为西红柿连茬会出现很多病害,所以我们在向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的专家、教授以及山东寿光的种菜高手请教了之后,决定进行倒茬,也琢磨过采用不同蔬菜进行倒茬,但是在当地经过试验,我们发现还是一茬西红柿一茬玉米更加划算,一是茬口能够接上;二是对于蔬菜大棚而言,第二茬种玉米好种也好管;三是采用这种模式,一年种植下来收入还真不赖!”
菜要精细管 关键讲科学
  走进中佐村每一个温室大棚,你都能看到西红柿秧子被疏密有致地吊起,它们排列整齐、互不缠绕、枝蔓旺盛、叶子鲜绿,那股劲头活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在李国欣的蔬菜大棚里,记者发现有的垄宽有的垄窄。当记者向李国欣咨询时,他笑着说:“这就叫科学种植。大垄80厘米,小垄70厘米,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合理稀植,增加光照,‘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嘛!”不仅如此,记者还发现李国欣的棚内棚外、作业路、垄间、边边角角特别干净,看不到一点枯枝烂叶的影子。老李解释:“不是没有,而是我们都清理出去无害化处理啦。单清理发病枝叶这个活儿,像我这样的大棚,忙的时候至少要请3个人过来帮忙。另外这个时候正是西红柿植株旺长期,需要把秧子沿着吊线往上缠,最高能缠到3米高,中间要分出14层穗,管理得好,每棵西红柿一个生长期能结二三十斤果呢!总之,只有把西红柿秧子养得壮实了、不得病了,结的果才会多、才会好吃,效益自然也就上去啦!”
  据悉,为了更好地对接市场,在李国欣的带领下,他们村已经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下一步他们还要扩大种植规模,努力形成以种植新品种西红柿为主的特色品牌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产品周年直供超市,种植效益再上新台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