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2:详解技术新问题

首页 > 种植参谋 > 浏览文章
时间:2012年01月04日  信息来源:admin   

本报记者 刘畅 董志水

  2011年6月底,一个隐藏在还田麦秸下咬食玉米苗根茎造成倒折死亡的小虫子——二点委夜蛾的突然暴发,让我省中南部夏玉米区的农民至今仍心有余悸。今天,也许人们对由秸秆还田这一新的耕作模式引发的二点委夜蛾虫情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对策,但和二点委夜蛾问题有着相似产生背景的其他问题,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回顾近年来的农业生产,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次农业耕作制度、品种结构和生产工艺的重大变化,生产上都会出现与之相对应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困扰我们的生产,为农民增产增收带来阻挠。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生产制度、方式的不断推陈出新,未来的农业生产仍将面临更多、更加复杂的新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沿着这一线索,追根溯源,看看到底有哪些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影响着我们从土地上收获更多。

冷思考

  2011年6月28日,在河北农民报的头版位置刊登了一篇名为《二点委夜蛾爆发、专家呼吁火速防治》的文章。文章以紧急呼吁的口吻,介绍了名为“二点委夜蛾”的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对铁茬播种的夏玉米幼苗茎基部的咬食危害;强调了今年二点委夜蛾虫口密度极大,发生早于往年,且药剂防控遭遇铁茬阻碍的特殊情况;并针对如何尽早抓住时机,完善二点委夜蛾防控工作给予了细致的分析和指导。
  此后,省内的众多涉农媒体迅速跟进,都在防治这一害虫的关键时期进入到宣传二点委夜蛾危害,指导农民开展科学防控工作的队伍中来。在所有的媒体介绍中,对二点委夜蛾这一害虫,我们都可以看到几乎一致的描述——“二点委夜蛾喜欢隐蔽潮湿的环境,在推广小麦秸秆还田地块中大量繁殖,其幼虫对下茬农作物危害严重。”
  出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考虑,秸秆还田的积极意义使其在过去的几年间被广泛推广。本以为,不再被焚烧的秸秆由此便开始了其不再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和烟尘的新旅程,未曾想这些留存于田间的秸秆却成为了虫害、病害滋生蔓延的温床,并且在无意间,同如“铁茬播种”这样的其他新耕作模式一道,扮演起了危害下一轮耕作害虫们的帮凶的角色。
  落笔至此,想必读者和我们一样,心中都存下了一团略带担忧的疑问——“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像秸秆还田这样的新型耕作制度和管理模式被广泛推广至实际农业生产中来,这些新的耕作手段是否都无懈可击?”“近年来,农业生产中的许多成本增加和效益损失都源于那些原本不常影响农业生产的病害、虫害。这些病虫害是否“兴盛”于新的耕作、管理模式推广之时?”
  在走访了大田、林果、蔬菜等方面的专家之后,我们得出了一个无奈地肯定答案。新的耕作制度和管理模式带来了更为高效的农业生产效率,也带来了甚至是只有在这种新的制度和模式下才会产生,亦或是难以控制的问题。借助大田作物、设施蔬菜、设施林果以及露地林果这几类农产品,让我们来看一看那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由新的生产方式带来的新问题。

新耕作制度下的植保难题:

  ——焚烧秸秆是极度污染环境的。然而对秸秆的大火焚烧却会将病残体秸秆一举焚毁,甚至通过土壤传播的土传病害也会在火焰下灰飞烟灭。如今秸秆焚烧已经被秸秆还田的新型耕作制度取代,新的耕作制度带来了更为高效、清洁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在,甚至是只有在这种新的耕作制度下才会产生的问题。

典型新病害:玉米大小斑病

  近年来,发病逐年加重严重的玉米大小斑病,因其会引起叶片干枯,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下降,影响籽粒灌浆的危害症状,在很多地区肆虐于玉米抽雄前后至收获期间,一般可导致20%~30%的减产,严重时减产量可高达50%。
原因初探:病残体上越冬+土传病害加重
  探究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日益严重的原由,不难发现,从1999年我国禁止焚烧秸秆,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以来,土传病害以及在病残体秸秆上越冬的病害便开始开始加重,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就是玉米大小斑病。
原因初探:铁茬播种+品种变化
  伴随秸秆还田制度而生的“铁茬播种”模式,原本是想通过秸秆在田间的自然腐烂,减低秸秆粉碎机和旋耕机使用带来的成本,却由于残存于田间的铁茬对农药喷洒具有阻碍作用,导致下一轮生产中的化控工作效率下降。药剂无法及时有效地渗入地下,立在田间的“铁茬”成为了二点委夜蛾、麦根蝽蟓、耕葵粉蚧这类虫害防治工作的障碍。
  在棉花的种植上,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已经替代常规品种的棉花被广为种植。原本困扰棉农的棉铃虫虫害开始逐渐势微,相关防治用药使用量逐渐减少。而原本在防治棉铃虫的打药过程中就可以一同被防治的棉盲蝽开始出现逐年扩大危害的新趋势,成为了眼下棉花种植的头号害虫。类似的害虫还有甜菜夜蛾等。
原因初探:选择性除草剂+旋耕技术+“自留种”+“异地调种”+跨区作业
  提到选择性除草剂,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2,4-D丁酯、莠去津等农事活动中经常碰到的名字。选择性除草剂因其可以选择性的杀死某一种或某一类的杂草,却又不伤害农作物,而广受农户的欢迎。有资料显示,自1946年开始使用2,4-D以来的60多年中,选择性除草剂的研制与开发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在生产实际中被广泛使用。除草剂和其他作物保护药剂的成功应用,极大的减轻了农民繁重的除草劳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供养世界当前日益增加的人口对充裕的和持续的粮食的需求。只是在所有这些亮眼的功效的背后,杂草开始对除草剂产生抗药性的事实也正在威胁着每日正常的农事生产,甚至是除草剂应用本身。天仙花、大喇草这些杂草的肆虐,就是对选择性除草剂带来的杂草抗药问题最为无言的陈述。
  “自留种”习惯和“异地调种”情况的交织,让混杂在麦种内的,不容易别甄别和剔除的杂草种子跟随麦种一起被远距离运输和播撒,并且跟随新一季小麦的生长而广为扩散。诸如猪秧秧、荠菜和野大麦就是这类蔓延杂草的典型代表。另外还有一些宿生性很强,靠根繁殖的草害,如牛膝菊等,也随着旋耕这种新的整地模式开始发生严重。


新设施里的错季蔬菜:

  ——我国是一个设施农业大国,2008年我国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就已达335万公顷,占我国设施园艺面积的95%以上,占世界设施蔬菜总面积的80%以上。已经创造我国蔬菜生产产值一半以上的设施蔬菜生产,不仅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着源源不断、打破季节限制的新鲜蔬菜,更在做为我国现代农业重要标志的同时,逐步成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载有很多科学技术关注和希望的设施蔬菜产业,却也正在遭遇着科研人员称之为“连作障碍”的棘手问题。包括病虫害的加重、土壤此生盐渍化及酸化、营养元素的平衡破坏以及植物自毒物质的积累。

典型新问题之一:
有害生物大量繁殖
  设施蔬菜连作后,由于设施内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光照、温湿度、气体的变化,一些有益微生物(铵化菌、硝化菌等)的生长受到抑制,而一些有害微生物迅速得到繁殖,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遭到破坏,这样不仅导致肥料分解过程的障碍,而且病虫害发生多、蔓延快,且逐年加重,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叶霉病、灰霉病、霜霉病、根腐病、枯萎病和白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基本无越冬现象。这也导致了大量、多次的药物防控成为绕不开的手段,由此而来的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与日严峻。
典型问题之二:
土壤次生盐渍化、醛化加剧
  设施内施药量大,加上常年或几乎常年覆盖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分平衡,土壤长期得不到雨水充分淋浇。又要保持较高的温度、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下层土壤中的肥料和其他盐分会随着深层土壤水分的蒸发,沿土壤毛细管上升,最终在土壤表面形成一薄层白色盐分即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据有关部门测定,露地土壤盐分浓度一般在3000毫克/公斤左右,而大棚内常可达7000~8000毫克/公斤,有的甚至高达20000毫克/公斤。同时由于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土壤的缓冲能力和离子平衡能力遭到破坏而导致土壤pH值下降,土壤酸化现象严重。造成土壤溶液浓度增加使土壤的渗透势加大,农作物种子的发芽、根系的吸水吸肥不能正常进行的现象变得普遍。
典型问题之三:
元素平衡遭到破坏
  由于蔬菜对土壤养分吸收的选择性,单一茬口易使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营养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常影响到蔬菜对某些元素的吸收,容易出现缺素症状,最终使生育受阻,产量和品质下降。
典型问题之四:
植物自毒物质积累严重
  这是一种发生在种内的生长抑制作用,连作条件下土壤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植物残体与病原物的代谢产物对植物有致毒作用,并连同植物根系分泌的自毒物质一起影响植株代谢,最后导致自毒作用的发生。

栽到棚里的林果:

  ——2009年11月份的一场大雪,给我省葡萄栽培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然而灾害性的天气也催生了设施葡萄种植的跨越式大发展。其中尤以大棚避雨葡萄最为具有代表性。在可以阻抗恶劣环境气候条件的设施栽培可以提供跨季节葡萄生产的新情况下,一些由于环境变化而变得格外严重的葡萄病害开始给越来越多的葡萄种植户带来困惑:错季生产和品质生产是否可以兼得。
  ——随着设施园艺的迅速发展,设施樱桃栽培锐不可减。因其设施樱桃的市场价格几乎成了当今水果市场的天价,无与伦比。这种市场调节机制的确对促进樱桃的设施栽培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然而,樱桃生产的实际情况却也残酷现实密布,意外问题丛生。对变通以应对新情况的有效技术和补救、弥补措施的需求日益旺盛。

典型新问题之一:
口味、风味变差
  在葡萄的生产上,由于促早栽培的需要,葡萄催熟剂、上色剂、生长调节剂被大量运用,直接引起了葡萄果实品质的下降和口味的变淡。
典型新问题之二:
病害防控遇阻:
  随着设施带来了新的栽培环境,温度湿度的非自然变化引来了更多病虫害的日益严重。在葡萄生产上,首当其冲的就是在高湿环境下极易爆发的白粉病、灰霉病。由这些病害引起的损失和成本增加越来越大。因为管理中需要在关键时期,采取有针对性,毫不拖延的防治措施,才能避免病害的蔓延,却时常因为技术的不到位引起防治投入的增加。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樱桃的设施栽培实践中。天气无常变化的时常出现、设施内生态条件恶化、温湿度低而空气湿度大、光照不足光质较差,致使樱桃灰霉病、黄叶病、根癌病大量发生,给生产者带来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
典型问题三:
元素水平失衡
  由于设施樱桃生长所需的土壤常期被棚舍覆盖,自然状态下的土壤水分平衡规律被打破,土壤水分自然蒸发受阻,浅层土壤溶液交换平衡破坏,在土壤表层形成一层白色固体白霜即次生盐渍化现象,这使得土壤通透性降低,益生菌落减少,肥力下降,造成樱桃生长结果不良。再有,樱桃在坐果期一旦遇有连阴3天以上,即使原本坐果很高的单株或群体均会落果80%以上,结果另果农痛心。

水果套袋后的新问题:

  ——苹果套袋工艺的采用虽然从整体上带来了果品较高的外观品质,以及减少了农药用药量,却也引来了一些理想生产之外的问题。。

典型问题之一:
喜阴害虫猖獗
  尽管套袋工艺在苹果无公害生产上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不仅有不明原因的小黑点出现在果实表面,影响果品商品品质。在平原区果园,还出现了套袋果实遭遇高温烧果的现象。更为主要的是套袋给果实带来了阴暗的环境,喜欢阴暗环境的害虫开始猖獗而发,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可以钻入套袋内危害果实的康氏粉蚧和黄粉虫的广为流行。

典型问题之二:
枝干病害大爆发
  在苹果方面,由于套袋管理工艺的引起,发生在果实上的轮纹病和炭疽病大量减少,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果农在杀菌剂使用量上的锐减。未了想,却由此引发了果树枝干轮纹病大爆发。按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苹果组专家学者们的调研结果,在我省中南部地区100%苹果园都有枝干轮纹病的发病报告,被害株率高达77%。部分果园的轮纹病已经蔓延至结果枝组。出现这种情况的果园,等待它的只有一种结果——毁园。

热期盼

面对新问题农民急需援助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有新问题的发生都来源于物种对生产新变化的适应。新病虫草害也好,新的生产疑难也罢,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始终都在折磨着农民。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解决这些,广大农民急需援助。
一个成功的案例
  让我们回头再看今年夏季发生在省内各大涉农媒体上的,对于二点委夜蛾的“攻坚围剿”和最终取得的科普宣传战绩,我们必须要对一群特殊的工作者致以最为真挚的感谢。早在2005年,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植保专家董志平研究员主持的“粮食作物新发生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体系研究”的课题组,就开始关注这个新发生的害虫。正是他们多年来对二点委夜蛾坚持不懈的研究、监测工作,才保证了今年对二点委夜蛾虫害的早预报、早宣传、早防治。据了解,该课题组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省植保植检站、河北农业大学等19个单位参加,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关注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带来的病虫害问题。近年来,课题组在澄清了小麦、玉米、谷子等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分布、研究其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编著出版了《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玉米主要病虫害原色生态图谱》、《谷子主要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等直接指导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病虫害的识别、自查和治理科普书籍,对解决当前大田作物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记者感言:
  在新的农业耕作制度和生产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针对由此而来的新发植保危害的跟踪和研究工作,奋战于各个农业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从来就未曾懈怠过。不然,我们今天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以通版的篇幅,将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新问题加以汇总介绍。在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农事生产制度、劳作模式、管理方法的推陈出新,犹如一趟高速行驶的列车,在不断地向前,再向前。紧密伴随其一侧的新近虫害问题、病害麻烦、生长矛盾也将“不离不弃”“如影随形”。对此,我们期盼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可以以有预见性、针对性的研究、预报工作,为广大农户新形势下的农业生产掌舵、撑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