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编辑记者再驻村日记

首页 > 网罗三农 > 浏览文章
时间:2011年12月31日  信息来源:admin   

编辑记者再驻村日记之玉田县篇

宋志原来牵头 众乡亲有奔头

联系村:
唐山市玉田县玉田镇陈唐庄与小陈府联建村
读报用报情况:2012年订阅农民报100份
小组成员:
强振武 孟燕君 谢东
驻村时间:
11月16日

  11月16日,记者在唐山市玉田县邮政局白玉忠主任的陪同下,来到该县陈唐庄与小陈府联建村。刚一进村,记者就被整洁的街道以及两侧墙壁上的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宣传画所吸引。在村两委办公室外面的墙壁上,悬挂着8块金光闪闪的牌匾,上面分别书写着“农家书屋”“团员青年教育培训基地”“玉田县妇女教育培训基地”“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唐山最美乡村”“农业部玉田县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校”“河北农民报读报用报示范村”“青年文化广场”。在文化广场上,记者问起一群外地的参观者有何感受,一位天津的客人高兴地说:“南有华西村,北有陈唐庄,两个村魅力不相上下。”记者参观过被誉为中国最富的新农村华西村,也参观过本省坚持走集体化人民公社道路的晋州市周家庄,而陈唐庄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

以儒治企

  2009年初,唐山道诚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志原高票当选陈唐庄和小陈府联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企业是木,文化是根,唐山道诚管业就是靠“以儒治企”闯出了发展新天地。该企业拥有一套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的特色企业文化体系,在当今经济社会中独树一帜。该公司也由最初的一个村办小厂,成长为拥有两个有限公司、4个分厂,3个机加工车间,2个管材车间,职工1000多人,资产2亿多元的大型集团性企业。
  宋志原说:“‘道诚’的前身是小陈府的村办企业,1995年的时候,厂子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但宋志原没有灰心放弃,提出“销售为龙头,生产为基础,财务为主线,狠抓产品质量”的管理思路,企业很快就冲出了低谷。企业不断在发展,宋志原意识到:制度约束存在很大的被动性,需要用一种文化去创造一种秩序,使员工由衷地去践行。于是他把“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和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2004年,宋志原自费报名上了清华大学国学班。学成后,他重新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体系。“之所以选择儒家思想,是因为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解决员工被动工作的有效途径。”宋志原侃侃而谈,“就企业而言,要想企业好,先得让员工有钱赚,实现‘齐家’;反过来,只有企业好了,员工才能多赚钱。我们确立了‘双赢、感恩’的核心价值观,从孝道抓起,构建和谐家庭、创建和谐组织,通过双赢,让大家彼此感恩。”这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唐山道诚管业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为“道诚”,内涵为“有道行天下,以诚待宾朋”,2008年被认定为河北省著名商标。2009年3月,“道诚”与国内大型专业化进出口公司——天津世纪五矿联手,投资1.5亿元兴建了唐山道诚铸造有限公司,设计年产玛钢管件35000吨,实现对外出口。目前,“道诚”地暖管材制品雄踞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玛钢管件制品也位居国内前五名。
  走进“道诚”,就看到厂区及车间到处悬挂着各类标语,如:生产车间“质量示道德,产品即人品”,时刻告诫员工严把质量关;电动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体现笑迎八方客的营销理念等等。宋志原还邀请金海峰等一批“大儒”来厂授课,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儒家思想。目前,《论语》《大学》《中庸》《孝经》等书籍,都已被“道诚”员工背诵、理解和接受,儒家思想正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他还健全完善了工资、奖励、晋升、惩罚、降职和优秀员工评比等6项激励方式,并在厂区宣传栏上公示,较好地调动了员工们的上进心,激发了员工创业热情。一名员工说:“现在我知道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打工仔’,更是这个企业的一分子,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做好自己的这一番事业。”
国学兴村
  记者漫步陈唐庄,发现所有临街的墙壁都制作了传统文化宣传画。在看图说话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卖身葬父”图旁边,是村里根据当前农业生产制作的第20道选择题《正确处理白菜采收后的烂叶子的方法是》,可供选择的3个答案是:随意丢在田间;收集起来,堆放路边沟边;收集起来制作堆肥。此时正值大白菜收获季节,因为遭遇烂市行情,几分钱1斤都卖不出去,村民只好把采收的大白菜在地头上整整齐齐码起来,像其他一些蔬菜产区白菜帮子乱扔乱堆污染环境的情况,在这里没有看到。传统文化教育与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自成该村文化体系建设的一大特色。
  村民介绍,宋志原高票当选联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后,把“国学兴村,以孝治村”的理念大胆地融入到“农耕礼仪文化度假村”建设中来。通过建设村民文化广场、聘请名师开班教学等形式推广礼仪文化教育,逐渐把联建村打造成为孝成风、礼成风、文化学习氛围成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联建的兴村计划中有一项是从孩子抓起。该村办国学班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每到中小学生放寒暑假的时候,国学班都会按时开班教学,每天上午8点到10点50分、下午3点到5点50分授课,课程安排近20天。2011年到国学班学习的孩子有70多人,小的5岁,刚开始上学前班,大的15岁,已是初一的学生。黄长富老校长将孩子们分成两个班,5岁到8岁的孩子在小班,由前来当助教的黄颖和蔡卓然两人负责带着朗读、背诵《弟子规》;9岁到15岁的孩子在大班,黄长富老校长亲自带班授课,为他们逐句讲解《弟子规》内容,并将数十年的生活阅历融入其中,潜移默化的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宋志原说:“开办国学班、讲授《弟子规》,不但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更要让群众‘知孝悌、懂礼仪’,做新时代的合格公民。”国学班的孩子们不仅自己要学会背,回到家还要教家长背,真正实现了宋志原书记让孩子带动家长来提高全体村民素质兴村理念。目前,联建村还准备适时开办成人国学班,让国学在小小的村里发挥作用,将联建村打造成真真正正的国学村。
产业富民
  记者到村两委办公室参观时,正赶上农民田间学校的学员们填写《玉田白菜生产调查问卷》。办公室对面的文化广场一侧的宣传栏前,该村田间学校班长、玉田县华玉白菜合作社负责人蔡连柱和学员宋福江,正在向前来参观的外地的客人介绍近期学习的课程,以及自己掌握的最新科技知识。
  由宋志原牵头注册2000万元组建起的昊德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成了带领农民种田致富的龙头。从去年6月起,该合作社规划建设了占地225亩的温室蔬菜标准化示范区,总投资500万元,已建高标准日光温室33栋。该示范区由49户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每年给每亩地2000元的保障租金,挣到钱再分红。上一季西红柿、甜瓜收入达200多万元。目前两个棚占地4亩的“红颜”草莓已经定植,并陆续开花,过些日子放进蜜蜂授粉,春节前即可接待唐山、北京的游客前来采摘,预计每斤价格不低于100元。
  在示范区内,记者看到合作社的社员正在把一批挑拣出来的西红柿装车。一位社员说:“这些是不合格的西红柿,有斑点的,个头太小的和太大的都不符合要求,只能低价买到集市上去。好产品要卖到大城市的超市里。”
  昊德合作社不断引进最新的农业科技,正逐步打造成集采摘、观光、体验、休闲、旅游、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区,从而带动全村的经济的发展。
记者感言
  陈唐庄与小陈府联建村是一个具有浓重中国味的新农村。该村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利用本国的传统文化精华,无论发展经济还是治人治村,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编辑记者再驻村日记之魏县篇

拿什么奉献给您 亲爱的“朱永庆们”

联系村:
邯郸市魏县张二庄镇中烟村
读报用报情况:2011年订阅农民报5份
小组成员:
陈兴旺 孟燕君 李月锋 袁春建
驻村时间:
12月15日

看望永庆

  12月15日上午,邯郸市魏县张二庄镇中烟村农民朱永庆的家里非常喜庆和热闹,本报总编辑陈兴旺率3位编辑记者,在魏县报友俱乐部会长王俊发的陪同下,驱车几百华里专门看望他来了。前些日子,陈总编从本报曲周县报友俱乐部王振勇那里得知,优秀通讯员朱永庆本来生活就不富裕,近来又饱受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缠身的痛苦,便一直想去看看他。尽管陈总几番交代驻地记者和王俊发,不要提前告知永庆他要来中烟村的消息,但提前一会儿得到俊发电话通知的永庆,还是拖着一走动就疼痛的身子,坚持慢慢扶墙走上街头,翘首迎接陈总编一行的到来。当老远就认出永庆并急忙下车的总编辑,和自己读者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永庆已是热泪直流,一时竟哽咽着说不出话来,陈总编的眼眶里也泪花晶莹。朱永庆只是成千上万的河北农民报普通报友中的一员,是什么原因打动了总编辑?让我们一起走进中烟村,走进朱永庆的生活。


一位报迷
  朱永庆说:“我是一位退伍军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河北农民报》,从此一见钟情,每年‘贪污’家里的几个钱订阅。通过读报,我对种植、养殖略懂一二,曾试着养猪、养獭兔、种菜,都有收益,我更加喜欢这张为农民办的报纸。1996年,我第一次在农民报上发表文章,到1998年就有10篇文章见报,发表率80%。后来外出打工,因为经常换工地,居处不固定,读报愿望落空,心中特别不舒服。为了能与《河北农民报》永不分离,便决定不再外出打工,在本村一家塑料颗粒加工厂上班,专门破碎废旧编织袋。这活儿一般人干不了,很脏很累还危险。特别是破碎水泥袋子时,嘴里、鼻子里、耳朵里、衣袋里都是水泥,可以说,浑身上下脏得不像人样,就像从水泥中爬出来一样。冬季,双手皴裂开的口子里能放下小麦粒,鲜血直流,疼痛难忍,因此,白胶布、冻疮膏离不了。尽管每天披星戴月地干活,挣的钱总不够花。从2007年大儿子结婚开始借钱,到今年正月一算,还欠债两万七千四百元。虽说我家的日子捉襟见肘,拮据到了极点,但我没有垮下去,因为有《河北农民报》这个精神支柱。前年,我偷偷订阅报纸的事被妻子知道后,为减少生气,我只好拼命干活,她让我干啥我都立马去干。只要能看到心爱的报纸,受点委屈又算啥!有《河北农民报》这盏明亮的灯在心中点燃,哪怕在前进的路上脚被石头绊出了血,我也觉不着疼。”
一栏一报
  朱永庆在自家临街的墙壁上办了1个阅报栏,每当新的一期《河北农民报》来到,他看完后就立即放进阅报栏里供乡邻阅读。他还在街对过的墙壁上办了3块黑板报,分别是中烟村“普法园地”“农业园地”和“德孝工程”。“普法园地”宣传栏里,一首首打油诗读来朗朗上口,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把枯燥的法规条文解释得明明白白。“农业园地”里的内容,是当前小麦苗期的管理技术和一些科普知识。“德孝工程”则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目的,宣传真善美,让人从中受益。
  记者问:“你的黑板报文字清秀,版面整洁,为啥阅报栏上玻璃都坏了也不换一下?”朱永庆连连摇头:“日子紧巴些没关系,最让我难过的就是这阅报栏,一些不懂事的孩子老给弄坏,我修了好几次,把手都划破流血了。报纸上有这么多种植养殖技术,还有政策法律信息,乡亲们看不到多遗憾啊,所以,不管多困难我也要坚持办下去。”
161条标语
  中烟村沿街不少墙壁上,都用“中国红”油漆刷写了标语,如:“报农肥料,回报农民,货真价实,用户放心”“买报农肥,服务到田间”……有心人数了数,共有161条。村民说:“这些都是朱永庆写的,他简直就是个‘报农迷’。”
  朱永庆说:“我宣传‘报农’肥的劲头,来自2009年6月30日《河北农民报》创刊45周年特刊上陈兴旺总编的《把心掏给你》,来自韩冬、陈小朝两位编辑对《真情报迷》的诠释。我反反复复地看,感动得落泪。农民报是农民自己的报纸,我们都相信报农肥也是最棒的!”
10平米书房
  陈总编这次给朱永庆带来了纪念报友俱乐部创建5周年的《农民报友》一书、部分《河北农民报》合订本和《惠农宝典》丛书。爱书爱报的朱永庆如获至宝,立刻把陈总等人领进自己的书屋参观。
  因家境不好,朱永庆的书房结构很简陋,甚至有些透风,但占用的却是院子里唯一一间向阳的房子,里面书籍更是不少,涉及政治、经济理论和文学名著等多个类别,甚至很多书他都看过三四遍。
  记者还发现,书屋里不仅有书,还有朱永庆根据版面内容不同分门别类置放的报纸,以及墙上张贴的买书读书计划、宣传文化科技和“报农”肥计划以及读书和义务工作心得。
  尽管朱永庆给孩子盖房娶媳妇欠下不少债务,但他那不到10平方的书房里的精神食粮却很富有。他每年投入四五百元订阅各类报纸,“每年买书30本”。他在写于7月2日的《心声》中说:“把推广‘报农’肥当做一项使命,当做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当做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做一项义务。《河北农民报》是为农民办的,‘报农’肥是为农民而生产的。为了农民的增产增收,为了让‘报农’肥植根于农民的热土里,不怕嘴磨破鞋磨破,田间地头任奔波。百姓的认可是自己最大的愿望,百姓的丰收是自己追求的目的,百姓的笑脸是‘报农’给与的。‘报农’‘报农’,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勇往直前,奋斗不息!”
4度敬礼
  12月27日,朱永庆受报社之邀到省会参加报友俱乐部创建5周年庆典大会。曾经扛过枪当过兵、回到报社娘家的朱永庆非常激动,他在作典型发言时,4次用标准的军人礼节向报社敬礼、向报友俱乐部敬礼、向陈兴旺总编辑敬礼、向身为报友俱乐部秘书长的我敬礼。他说:“没有俱乐部我就不可能认识全省这么多报友,就不可能接触到报农肥。是报社给了我们这个广阔的平台,我下辈子都回报不完。”会后,柏乡县报友俱乐部会长李向红等通过农民互联网博客发文称,会议期间朱永庆的几次敬礼最让人感动。
几多温情
  朱永庆患病的消息传出后,本报驻邯郸记者李月锋、“报农”肥邯郸区域经理王振勇、邱县“报农”肥经销商周秀河等都积极为他联系老中医和知名医院,有些报友还前去给朱永庆献爱心。张二庄镇党委、政委领导也大力支持朱永庆热心精神文明建设,承诺要送他一台电脑,让他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网络为乡邻服务。
  这次编辑记者走基层活动结束后,陈兴旺总编辑临走时交给记者一个信封,嘱咐“不要让其他人看见,也不要让其他人知道,悄悄交给老朱”。在报友俱乐部5周年庆典大会期间,记者一再追问前来参会的朱永庆才知道,那里面是陈总以个人名义送给他的1000元钱。
记者感言
  尽管家境不好,却喜爱读书看报,热衷义务科普和法制宣传,54岁的朱永庆劲头不逊壮小伙,令人敬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火朝天的伟大时代,朱永庆无疑是一位崇尚科学的知识型新农民的优秀代表。在河北农民报报友俱乐部队伍中,“朱永庆们”有一大批,他们常年活跃在燕赵乡村,无私奉献,激情燃烧,谱写出一曲曲服务“三农”的赞歌。一张办在城市里的报纸,如何在这个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不断兴起的情况下,继续服务好可亲可爱的“朱永庆们”,这是我们必须研究和钻研的课题,而深入持久地“到农村去”则是密切编读关系、做到“三贴近”的重要途径。声势浩大的编辑记者驻村活动,我们去年做了,今年也做了,河北农民报必将永远这样做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