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华纵横: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对接

首页 > 网罗三农 > 浏览文章
时间:2011年11月27日  信息来源:admin   

 

   
新华纵横: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对接

【节目导视】

  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如何寻找菜价“稳定器”?(去年价格卖4毛多(每市斤)、5毛钱,今年价格的话就是1毛几(每市斤));

  农超对接,早市临时摊点,能否缓解这一难题(这就便宜吧,一个便宜一个新鲜,就这一家(菜市场),其他封闭市场的(菜)价比较贵,宁可多走几步道也上这买来)。

  敬请关注本期节目——《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对接》。

  【主持人】最近一段时间,菜贵伤市民,菜贱伤农民这一问题已成为老百姓的心头之痛,如何在惠及市民的同时让农民也有利可图呢?对此,不少地方也都在不断地调整思路、寻找办法,推出了农超对接、车载蔬菜进社区、建立早市市场等各种形式,使农民的“菜园子”直接对接市民的“菜篮子”,有效地缓解了卖菜难、买菜贵的问题。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

  【解说】立冬刚过,正是白菜集中上市的季节。而眼下,市场上的白菜价格却是“跌跌不休”,山东、河北、安徽等地的白菜严重滞销,菜农们一片愁容。 

  【同期】菜农 刘胜山:  (要是菜)也有补贴好啊,对老百姓好啊,和小麦似的有补贴,这个没补贴,谁再种白菜呢,毛把钱一斤。 

  【解说】菜农刘胜山告诉记者,今年的白菜是个丰收年,一亩地的产量能有一万多斤,但是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今年肯定要赔钱。

  【同期】菜农 刘胜山:

  哎呀,不够功夫钱,谁知道种得多,种得少啊,这个事儿,谁也闹不清啊。

  【解说】同样,甘肃省民勤县的葱农们面对着丰收的洋葱却笑不起来。在民勤县苏武乡东湖村的葱地上,红色编织袋包裹的洋葱堆满了田间地头。

  【同期】甘肃省民勤县苏武乡东湖村农民 马维琴:

  去年价格卖4毛多(每市斤)、5毛钱,今年价格的话就是1毛几(每市斤),照现在的价格就是一毛五六,一毛七八(每市斤),这就是最高的(收购价)。按现在价格卖得话,一亩地要赔一千多块钱。

  【解说】8分钱一斤的卷心菜,1毛钱一斤的芹菜……实际上,今年以来,“菜贱伤农”的现象已经多次出现。短短几个月里,一些地方的蔬菜收购价如坐“过山车”一般大跌或滞销,先有内蒙古土豆滞销,又有“姜”价急下……。虽然菜农们为蔬菜价格暴跌而愁眉不展,但是作为终端的消费者——市民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菜价便宜了。

  【同期】天津市民:

  总的来说反正你说一块钱以下的菜吧,也就是百分之百占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吧,大部分都是两块钱以上三块钱以上的菜。

  【同期】天津市民:

  反正够贵的,韭菜贵,今天我准备买韭菜包饺子,不行了,太贵了。

  【解说】“菜贱伤农、菜贵伤民”,一方面因为蔬菜收购价格太低,各地的菜农大量销毁已经成熟的蔬菜,一方面是为菜价高得离谱而抱怨不已的市民。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在惠及市民的同时,让农民有钱可赚呢?

  【解说】初冬的早晨,寒风飒飒,天津市静海县良王庄岳家园村的村民李恩宝,天不亮就开始把自家菜地种的萝卜、菜花、油麦菜、菠菜、大葱等新鲜的蔬菜装上车运往天津市区的早市。

  【同期】天津市静海县良王庄岳家园村村民 李恩宝:

  记者:您一般早上几点起开始下地摘菜?

  夏天的时候三点左右,一般是两点半的闹表,三点左右就到地里了,五点左右就得从地里上来上市里来。

  【解说】记者跟随李恩宝来到了他的卖菜点——天津市区的珠江菜市场,因为是一个露天的菜市场,农户的菜车可以直接进入。不到七点,市民陆陆续续地赶来买菜,冷清的菜市场顿时热闹起来,砍价声、吆喝声交汇在一起。

  【同期】市民 范先生:

  这就便宜吧,一个便宜一个新鲜,就这一家(菜市场),其他封闭市场的(菜)价比较贵,宁可多走几步道也上这买来。

  您觉得那种封闭市场能比这里价格贵多少?

  最少得贵百分之二三十。

  【同期】市民 孟女士:

  (比如)葱,别处一块,这里四毛五、五毛,相比较之下这比较便宜,我们愿意到这里来溜。

  【解说】一会儿工夫,李恩宝运来的1000斤大葱就卖光了,有些市民因为没买到,还提前预定下次来买。李恩宝告诉记者这与以前在家里发愁菜卖不出去的时候相比,现在的光景可谓是天壤之别。

  李恩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自己种菜,自己销售,没有了中间环节,一年收入平均有七八万,再加上有时候会把邻居的蔬菜回收过来销售,收入能达到10万元左右。如果把菜卖给中间商,他自己的收入至少减少三分之一。

  【同期】天津市静海县良王庄岳家园村村民 李恩宝:

  卖给他们他得扒你一层皮去,这个可以少扒点皮,可以多卖点,中间有个差价,比他们大棚里甭管是什么东西都差两毛钱,3000斤就是差600(块钱),你差1毛钱,还300块钱呢。   

  【解说】像珠江菜市场这样成规模的早市受到菜农和市民的欢迎,同样农超对接也给菜农和市民们带来实惠。

  【解说】2011年11月14日清晨,辽宁省法库县孟家乡老边村,由于降温,空旷的田地上没有人走动。但在村边的蔬菜大棚里,一些农民干得正欢。她们正紧张地摘着叶菜。过一会儿,这些蔬菜将直接送往沈阳的各大超市及用户的家中。

  【同期】辽宁省民生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艳:

  VIP大约是30%,农超对接的大约是50%——60%吧。

  【解说】这是由当地农村合作社组成的辽宁民生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占地1000多亩,目前生产蔬菜品种超过60个。王艳一边指着大棚里被摘空的菜地,一边告诉记者,如今这里的蔬菜再也不必为销路发愁,除一些VIP客户常年预订外,大部分按合同送到沈阳及周围城市的超市里销售。

  早晨九点刚过,最后一批蔬菜包装完毕,配送车经过1个小时20分钟的路程,来到了位于沈阳繁华商业区中街的兴隆大家庭超市。超市里,一些市民正等待着选购需要的新鲜蔬菜。

  【同期】沈阳市民:

  农超对接了,这质量好、价格指定比外面还便宜,所以咱还是选择这大超市,超市东西放心呀!

  【同期】沈阳市民:

  对我(来说)属于可以安心呀,觉得安全感挺强的,而且价位可以接受。

  【解说】新鲜、价廉,安全,这是许多消费者选择到这里的超市买菜的原因。辽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食品事业部执行总经理于铁峰领着记者在卖场里走了一圈,他指着品种齐全、地方特色浓郁的产品告诉记者,自己在超市里负责蔬菜等食品采购近十年的时间,农超对接解决了困扰他一段时间的大问题。

  【同期】辽宁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食品事业部执行总经理 于铁峰:

  供货商我们原来合作的是联营的、租金的这种,有些供货人员的(认识)高度不够,觉得这东西不挣钱了,就要提高价了,(有接点)农超对接对我们商场来讲,解决了我们大问题。商品原来没有特点,商品的鲜度跟不上,商品的品种数不够,这些问题我们全解决了。

   【解说】菜的价格下来了,那农超对接后蔬菜质量是否有保证呢? 

  【同期】辽宁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食品事业部执行总经理 于铁峰:

  你什么样货我能够收,然后不能打农药,这些我们都是有一些规范的。在收货的过程中,我们有自己的监管人员,然后我们在卖场内还有这种检测,农残的检测,现在所有的货基本上都经过农残检测,是没有问题的。

  【同期】沈阳市服务业委员会消费促进处副处长 王凯:

  农超对接工作2008年开始的一直到现在吧,沈阳我们每年呈现一种逐年在上升的这么一个发展态势,目前沈阳全市54家大型的连锁超市,涵盖120多家门店,与全市的60多家合作社和30多家农产品生产基地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对接,对接品种已经达到10多种,涵盖肉、蛋、果蔬等4大类。

  【主持人】从菜园到餐桌,蔬菜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早市临时摊点、农超对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买菜贵、卖菜难的问题,但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需多部门联手解决。这就要求政府切实从百姓利益出发,建立农产品直采机制,减少流通环节,加强市场信息的监测。同时要完善农产品收储和托市调控机制,防止菜价“大起大落”,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好,感谢收看本期节目,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