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识破养兔业中的三“骗”  查看:2148 回复:0
  
geguoying2011 发表于:2013/4/4 18:01:00   楼主 
 “传骗”

  对兔业无知,又急于“致富”,听说养兔能赚钱,见兔就是“种”,急急忙忙买回去繁殖又卖给亲朋好友、卖给社会上的养殖户作 “种兔”。自己被人骗,又去骗别人。

  “名骗”

  他们把獭兔不称作獭兔,而叫做“海狸王”。把比利时兔称作野兔,把常见兔种打扮成新兔种,声称“投入1千,收入1万”“买1只海狸王500元,交1只仔兔100元”,在这种“高效益”和新名称的诱惑下,一些善良的人扎着堆儿去买高价兔,为的是交售高价小兔。其实,他们根本无力“高价收购”小兔。

  “收骗”

  有一个骗子设计了这样一个骗局:“1只母兔年成活小兔最多30~40只,我们按成活20只计算:小兔1只100元,20只是2000元,而买1只种母兔500元。请注意:卖种母兔的人用100元1只小兔的收购价格,收5只就付出500元。已经把你买种母兔的500元全部给你“送”回来了。但是,按照承诺,他还得再拿出1500元去收购你的15只小兔,去实现你“高效益”的致富梦。如果是这样,他卖出10只种母兔,就得另外拿1.5万元去收购150只小兔。依此类推,卖出100只母兔,就得再付出15万元。当时的情况是:追求“高效益”的人蜂拥而至,扎堆儿地买“种兔”,他们卖出1万只母兔也是很容易的事。如果说这样,他们将要“另外”拿出1500万元去收购“承诺收购”的小兔,可能吗?从市场价值来看,一张獭兔皮中等价40元,一只獭兔肉1.25公斤,每公斤22元卖54元,皮肉价值67元,100多元的商品獭兔只是很短暂的价格时段,长期卖到这个价位或者超出这个价格的 “高效益”,就不咋靠谱。


新闻来源:2013年4月2日 《农村报》

返回列表 | 上一帖 | 下一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