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毛泽东主席用典(10)  查看:2329 回复:0
  
文字虫 发表于:2020/7/8 6:00:00   楼主 

【系列稿】

毛泽东主席用典(10)

                                                         ----挖山不止,感动上帝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功绩盖天无比,是大家都清楚的,并且被全世界推崇。他知识极其渊博,讲话、写文章经常“用典”,即用历史典故来说明、证明自己的观点。

      毛主席引用的典故,来源范围很广,有中外古代和近代的;有《史记》《老子》和三国、水浒等名著的;有名人名言和名事;有寓言和传说故事;有的是寥寥几个字,有的是整篇的文章,等等。

       作者把《毛泽东选集》第1至5卷中毛主席的“用典”,试作介绍,抛砖引玉,一起欣赏交流;期望继承,学习借鉴,以利工作效仿。

点击查看原图


       《毛泽东选集》第3卷中有一篇题目为《愚公移山》的著名“老三篇”之一,是毛主席1945年6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其中,毛主席说道:“中国古代有一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


点击查看原图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源自《列子.汤问》。《列子》作者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思想家列子。

       列子,原名列御寇,今河南省郑州市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他著的《列子》,是一本寓言和神话故事集,共载民间故事、寓言小品、神话传说等134则,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影响深远。《列子·汤问》是第五章。

       “愚公移山”,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上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里。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海里。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点击查看原图

                         徐悲鸿作图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毛主席在讲了这个寓言故事后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我国正在进行抗日战争。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依靠人民大众,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

       毛主席引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给了我们3点启示,我们在任何事业、工作中,都应当学习效仿。

       所谓愚智。愚公的坚持与智叟的劝说,实践证明,愚公不愚蠢,智叟不聪明。正如毛主席所说:“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真正的智者,紧紧依靠人民大众,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自信自强。愚公下定了“用毕生精力”挖山决心,具有无比自信,才有了世世代代的自强措施,才能破除了智叟的劝说。正如毛主席所说:“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如果不自信,就没有自强,就不可能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坚持下去。愚公“挖山不止”,如毛主席所说:“坚持下去”,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慎终如始。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有头无尾。

返回列表 | 上一帖 | 下一帖